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由此可见孙中山认为
①科举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②科举制不看门第,以考试成绩决定录用与否
③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④科举制因不合时宜而应该废除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 B.郡国并行制 | C.分封制 | D.行省制 |
魏晋诗人左思《咏史》诗:“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草,以彼径寸姿,荫此百余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他揭露的是
A.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 B.中央政权与割据势力的矛盾 |
C.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的矛盾 | 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 |
“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唐朝《文献通考》中的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唐朝的三省
A.运转过程不断完善 | B.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
C.行政地位逐渐下降 | D.完全隶属于政事堂 |
《汉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上从其计”的结果是
A.导致了王国问题的产生 | B.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
C.平定了诸侯王叛乱 | D.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一大特征,如何选官既关系到最高统治者意志的贯彻,又关系到天下的平稳与朝廷的安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范晔论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後,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二:魏文帝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及法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三: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於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二)
材料四:把仕途向庶人开放,决不是基于什么平等或民主的观念,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第九篇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中央政府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选拔人才?
(2)为什么材料四中说:“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请依据材料一、二中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历来人们对科举制褒贬不一,依据材料三、四和相关知识,你的看法如何?对其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这段话实际否定的是
A.西周时期形成的分封制 | 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 |
C.统一货币的制度 | D.西汉郡国并行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三:“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以上三段材料出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 “知封建(指分封制)之弊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分别是什么? 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顾炎武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 又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其统治的影响有
① 维护了国家的安定
② 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③ 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④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江苏有一家族,世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当地官员前来贺喜时赠送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A.其祖上是在唐朝考中进士的 |
B.其祖上在科举考试中试卷上的姓名是密封的 |
C.其祖上的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
D.其祖上是通过殿试考中进士的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