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刺史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秦朝时设立的监察制度 ②刺史履行监察权,有超越百官的权利
③东汉初年,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 ④刺史制度加强了皇权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
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 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
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 | 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3世纪晚期)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96-公元前292年 | B.公元前396-公元前392年 |
C.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 | D.公元前306-公元前302年 |
右图是古代某位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你觉得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
A.西周 | B.战国 | C.秦朝 | D.东汉 |
英国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科举制度:
A.公开考试,公正,择优录取,体现了自由竞争的原则 |
B.于1905年被废止,孙中山想以此来否定清末“新政” |
C.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便于巩固中央加集权 |
D.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光大了儒家学说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
—— 吴兢〔唐〕《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材料二 “……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酥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知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其民间有利病欲兴除者,先陈说于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以闻于王,否则报罢……大约刑赏、征伐、条例诸事,由爵房主议;增减课税、筹备帑饷,则全由乡绅主议。”
——魏源《海国图志》
(1)材料一中体现了什么制度?唐太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国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显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指出材料二中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主要区别。
(4)指出两段材料的主要共同作用。
西汉政府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中原的联系日益紧密 | B.班超出使西域 |
C.汉朝联系西域各族夹击匈奴 | D.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分 |
两汉编户制度的实行
①加强了对百姓的管理 ②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③有利于规范封建统治秩序 ④造成了土地兼并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对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察举是汉朝选官的重要途径 | B.察举的主要依据是门第族望 |
C.察举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 D.察举的基本形式是分科考试 |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 B.征收赋税和征发兵役、徭役 |
C.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 |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