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A.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 |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军功制 |
C.上品无寒门,下门无世族—九品中正制 |
D.世卿世禄制—世袭制 |
科举制自隋唐始为历朝历代所沿袭,它有效保证了中华帝国的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录取名额逐步扩大 | B.考试程序公开公正 |
C.向庶民开放政权 | D.捍卫儒学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沦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
C.机构设置霓替,官员冗滥 | D.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品行、才学 | B.家庭背景 | C.个人声望 | D.考试成绩 |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是主要的一类。以下各项中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A.统一后嬴政定尊号为“始皇帝”,自称“朕” |
B.唐朝时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
C.宋室南渡后,建都于杭州,后升为“临安府” |
D.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以应天为“南京”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在位时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史记卷十七》
材料二:2010年7月,江苏盱眙大云山千年古墓发掘取得重大进展。现已发现大型墓葬3座,车马陪葬坑1座,武器陪葬坑2座,陪葬墓13座。整座墓园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1号墓和2号墓已确定为夫妻墓,都已出土金缕玉衣。(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400余年。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 只有皇帝、诸侯王及极少数近臣使用。)其中,2号墓还出土了玉棺。(如图)专家表示,基本可以判定,大云山汉墓为一处西汉初期诸侯王级别的大墓。
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2)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专家判定的依据。
(3)如要进一步确认墓主人的身份还需要提供哪些证据?
清赵翼论某时期政制之变云:“迨至七国反后,又严诸侯王禁制,除吏皆自天朝,诸侯王惟得食租衣税,又多以事失侯,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遗法始荡然净尽……”材料论述的是哪一时期的史事
A.战国 | B.秦朝 | C.西汉 | D.东汉 |
下图是我国几个不同朝代的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与史实相符的是
A.图②中的皇权不如图①中的皇权尊崇 |
B.图③中的皇权比图②的皇权更加分散 |
C.图④所示朝代的政权由少数民族建立 |
D.图①②③④的排列顺序符合历史时序 |
图是中国古代的一份科举考试答卷。依据图片信息,以下推断可以成立的是
A.是研究隋唐科举制的一手史料 |
B.这肯定是一份誊录答卷 |
C.该答卷不可能早于宋代 |
D.该考生还将继续参加省试 |
“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 B.军功爵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据《汉书.地理志》载:公元前2世纪末,西汉政府先后设置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和敦煌郡。以上四郡的设置使西汉加强了对哪一地区的控制
A B C D
唐朝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军政机构,进行有效管辖。下图是位于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设在该地的军政机构是 ( )
A.安西都护府 | B.渤海都督府 | C.忽汗州都督府 | D.西域都护 |
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南岭,直到今广西。元代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 | B.加强专制皇权 |
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 D.扩大统治区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