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汉书》记载:“汉因循(秦制)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两汉政治经济制度“颇有所改”表现在
①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实行察举制 ④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的吸取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这些“雄略之主”加强专制集权的相似措施是

A.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C.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科举制和监察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君与民的关系问题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被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材料二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三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3)概括材料三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指出其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差异,说明洛
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时常会出现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下列与此相符的是
①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                                           ②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③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新航路的开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绳宰相的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加以牵制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收归中央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确定先祖庙号并供奉于太庙,是皇家对祖先的最高敬意。刘邦之父未能获得庙号进入太庙,《旧唐书》对此分析说:“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庙,百世不迁。……汉以高皇帝(刘邦)为太祖,而太上皇不在合食之列,为其尊于太祖也。”根据材料,刘邦之父未获得庙号是因为(   )

A.刘邦称帝时他已经死亡 B.刘邦与父亲关系不和睦
C.他没有参与西汉政权的建立 D.他是比太祖更加尊贵的太上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当指(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西阳杂俎》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据材料推断该“国朝”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清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夏议和与宋辽议和的不同之处是

A.北宋给岁币 B.边境开展贸易
C.促进民族融合 D.对宋称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实行的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

A.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保证 D.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翦伯赞《题昭君墓》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诗中的“昭君”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B.汉武帝彻底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C.“昭君出塞”反映出西汉初期国力较弱
D.诗人肯定了汉代“和亲”的积极意义
来源:2011届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