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黑格尔说,在(古代)中国,实际上是人人绝对平等的,所有的一切差别,都和行政连带发生,任何人都能够在政府中取得高位,只要他具有才能。这里的“平等”是由于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当上御史大夫,要求其他御史向皇帝奏事前先向自己汇报。有御史回应说:“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这表明唐代(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科举制度冲击了世族势力
C.监察官员有一定独立性
D.三省六部制制约了皇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C.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D.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术界对黄河在汉代以前是否改道有不同认识。甲学者根据《汉书》认为汉以前仅有一次改道;乙学者指出《史记》中不见改道记载,故《汉书》不足凭信;丙学者以河北平原地貌变化和先秦文献载有黄河下游两条河道为据,提出黄河在汉以前曾不止一次改道。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记》比《汉书》早出,乙学者立论可靠
B.《汉书》后出,收录新材料,甲学者认识准确
C.丙学者立足文献和地理考辨,所论相对合理
D.三位学者的研究方法与认识都存在较大的缺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A.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C.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地理志下》载:“汉兴以来,鲁、东海人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
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继承周朝的分封制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D.汉武帝的“附益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
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监察制度始终贯穿中国古代的政治建设。西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D.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三公”的权力发生变化 B.权力逐步集中于君主
C.大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皇帝起用近臣担任宰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