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某老师在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让学生再现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情况汇报。②中书省按照皇帝的决定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情景①、②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唐朝 | B.唐朝、明朝 | C.汉朝、宋朝 | D.秦朝、汉朝 |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以下被称为宰相的各朝官职中,其职权与引文所述的官职相符的是 ( )
A.秦御史大夫 | B.唐尚书令 | C.明内阁首辅 | D.清军机大臣 |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力分权的矛盾。其中,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处于绝对上风开始于
A.秦朝 | B.西汉 | C.隋唐 | D.北宋 |
汉初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矛盾激化的突出表现是
A.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 | B.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 |
C.“七国之乱”的发生与平定 | D.刘邦铲除开国功臣 |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
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 | 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 |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租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D.设通判,监督知州 |
某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主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如果你选取了《宋太祖、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点》为突破口,下列选项中你最有可能选择的正确答案是
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 B.直面中央对地方的威胁问题 |
C.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 |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 | 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 |
C.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 | 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
临淄是先秦、秦汉时期著名的大都会。在这里出土过“齐国钟官长”印(为掌管钱财之官)、“齐铁官长”印、“齐铁官丞”印,及西汉初年带有“淄川王”、“胶西王”等字样的传世印泥(古时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的泥块印章)。这些发现可以印证西汉时( )
A.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盛况 |
B.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 |
C.在各地设立封国的史实 |
D.已经发明印刷术的推论 |
下列机构的设置,体现了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①汉朝设置“中朝” ②唐代设置三省六部③宋代设置“二府三司” ④元朝设置中书省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
A.区分等级贵贱 |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
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 D.美化程度的不同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