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中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靠圣人治国的情况不是代代都有的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朝察举制的主要作用是

A.监察地方官吏,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 B.监督地方财政,加强对郡县的控制
C.使有才能人进入官僚机构,扩大统治基础 D.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两汉剌史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开始没有固定住所,但是级别很高 B.西汉末年剌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C.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D.东汉末年行政区划包括郡县两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上是继承和发展了    (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    )

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儒学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汉朝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B.唐太宗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儒学在宋代发展为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D.明朝李贽主张儒家经典为“万世之至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皇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来源:必修一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

A.隋朝的科举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材料体现了唐代(   )

A.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完善
B.君权与相权达到了平衡
C.“君为臣纲”理念开始形成
D.君主独裁现象得以避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到:“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少其力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削减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的爵位  C推恩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

来源:必修一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这段话可能出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