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也未发生藩镇割据。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文官取代武将为地方长官 |
B.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
C.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
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
A.壮大皇族力量 | B.保证列侯利益 |
C.加强中央集权 | D.笼络王侯人心 |
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定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完善 |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 D.议会制初步建立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朝惩唐朝和五代(梁、唐、晋、汉、周)藩镇割据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
——《朱子语录》
(1)材料一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1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将“一切收了”的。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13)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变中不断的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王朝建立以后,吸取汉唐的历史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屈超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1)根据图一、图二,概括指出秦朝、汉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管理地方?汉初实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如何解决?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北宋“在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采取的改革措施,并加以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秦、汉、宋三代在地方管理上共同的趋向是什么?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合肥一六八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
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
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 )
A.强化君主专制 | B.加强控制地方 |
C.缓解民族矛盾 | D.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 B.参知政事 | C.枢密院 | D.军机处 |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设“中朝” | B.置枢密院 | C.置刺史 | D.设内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