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魏以来,谱牒之学大盛。如唐初“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甄差群姓。……开元初,邵冲与薛南金复加刑窜,乃定。”这一历史现象说明
A.封建专制皇权逐渐削弱 | B.魏晋九品中正制的沿袭 |
C.唐君主为昭示正统地位 | D.宗法制融入古代社会生活 |
20分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人……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亡其年世,以遗生民气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
——[清]颜元《习斋四存编》
材料三:有位史学家说“随着九品中正制弊端不断暴露,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政治,可以说利国利民。”而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观点(2分) 依据材料二,指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2分)
(2)指出李斯与颜元两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3)材料三的两种说法是否矛盾?根据材料并结合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发展和明清科举制的衰落史实,综合叙述该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影响。(10分)
下图分别是三个不同朝代的“地方管理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它们反映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唐代、元朝 | B.唐朝、宋朝、元朝 |
C.汉初 、宋代 、元朝 | D.秦朝、唐朝、元朝 |
《宋史·食货志》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 | 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 |
C.巩固政权,不抑兼并 |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
职位 |
所享有权力范围 |
明代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
清代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
材料四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二、三,概述秦代以后中枢机构的四次大变化。
(2)据材料四,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
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 |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
D.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 |
“三省执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署,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对这段话的最准确理解是三省六部制( )
A.有利于加强皇权 |
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C.是一种无聊的运行机制 |
D.反映了权力的分散与相互制约 |
英国曾借鉴我国科举制度改革文官录用制度,孙中山也曾经十分肯定科举制度,共同原因是科举制( )
A.以儒学经义作为考试内容 | B.便于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 |
C.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 | D.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
汉朝时,汉武帝下令九卿直接向他奏事。与此同时,他还选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帮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限制相权以保证皇权独尊 | B.避免中央政权的决策失误 |
C.提高中央政权的行政效率 | D.逐步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
历史示意图能够简洁明了地再现历史知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下三省的职权分别是什么?图二反映了哪国的何种政治体制?该国通过哪一法律文件确立了这一体制?
(2)以上两种政治制度有何相似之处?两者的目的、本质及积极意义有何不同之处?
“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 )
A.太学 | B.书院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