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 | B.实行“推恩令” |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 D.分封同姓诸侯国 |
近代西方学者格尔斯曾盛赞中国某一政治制度,认为这是中国君主“所创造出来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这一制度“唯一值得保留”主要在于( )
A.公平竞争 | B.以文治国 | C.分科考试 | D.学而优则仕 |
梁启超认为,在汉朝,中国发生了一场有意义的革命,打破了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这场革命指的是( )
A.推行郡国并行制 | B.设置刺史 |
C.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吏 | D.实行三公九卿制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唐摭言》
材料二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第15页学习思考)
材料三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六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全面)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李世民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 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引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 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引自《皇明祖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李世民和朱元璋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各自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共同影响。
唐太宗时,曾经想处死私役门夫的县令裴仁轨,但是最后听从了殿中侍御史李乾祐的建议,免除了裴仁轨的死刑,这表明唐代( )
A.开始了民主制度的萌芽 |
B.御史台的权威超越了皇权 |
C.监察权和皇权二权分立 |
D.御史台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
在下列机构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是 ( )
①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②殿阁大学士的设置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枢密院的设立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
A.公平性 | B.民主性 | C.家庭性 | D.强制性 |
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其中“金榜题名时”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科举制 B 察举制 C 征辟制 D九品中正制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出身名门,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18岁时袭封为康乐公,又历任瑯琊王司马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这主要是因为他的:( )
A.才能 | B.门第 | C.品德 | D.功绩 |
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统治的加强 | B.商品经济的繁荣 |
C.科考制度的影响 | D.思想控制的强化 |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
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诸侯王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目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