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
D.参加日内瓦会议 |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
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
1949年,周恩来指出:“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这体现出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
①独立自主 ②互不干涉内政 ③平等互利 ④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月内,同11个国家建交,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除社会主义国家外,还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邻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B.朝鲜战争的冲击 |
C.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影响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哪种场合上( )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C.尼克松访华时 | D.中印会谈时 |
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
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 |
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
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 |
D.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
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
A.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 |
B.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 |
C.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 |
D.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 |
从1950年5月到1951年5月,毛主席先后任命了14名大使作为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从去向看,有8人派往社会主义国家,其余派往中立国和印尼、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从出身看,有9人原是军事将领。这表明当时的外交( )
A.以巩固主权为要务 | B.受制于国际形势 |
C.意识形态色彩较浓 | D.服务于军事斗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动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这表明新中国
A.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
B.基本上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
C.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D.已经和美国改善关系 |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此次“印度支那会议”
A.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
B.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
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改编】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哪种场合上( )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C.尼克松访华时 | D.中印会谈时 |
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
年份 |
1949 |
1950 |
1951 |
1952 |
1953 |
建交国家数 |
10 |
9 |
1 |
0 |
0 |
A.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目标
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
“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
A.不结盟原则 | B.睦邻友好原则 |
C.“一国两制”原则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