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
1949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 |
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 |
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 |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
A.英法美 | B.英美苏 | C.中苏美 | D.美中苏 |
1968年加拿大政府提出:“我们在与中国的贸易方面拥有经济利益,在避免中国与邻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出现紧张状态方面拥有政治利益。我们的目标是尽快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使得该政府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同时考虑到在台湾有一个分立的政府。”对上述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
A.谋求在中美力量角逐中的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 |
B.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
C.停止了依从美国的作法,形成联华的外交政策 |
D.打破文革期间中国外交冰封局面引发建交热潮 |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
A.“一边倒”的方针 | B.不结盟政策 |
C.求同存异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011年是不结盟运动成立50周年。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其主要原因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约束 |
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政策 |
C.国内“左”倾错误所致 |
D.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 |
1949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 |
B.立大国形象,参与国际事务 |
C.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 |
D.因实际的需要而与时俱进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
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 |
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
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
“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
A.不结盟原则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睦邻友好原则 | D.“一国两制”原则 |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苏联对中国外交的干涉 |
C.美中两国社会制度的差异 |
D.美国对华采取敌视和遏制政策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
D.参加日内瓦会议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