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历史是用来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面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1)罗马法发展史上第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2)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二个里程碑
(3)1978年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里程碑
(4)《共产党宣言》封面,是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
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全书》
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足为耻。 ──《辍耕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倡导并一度引发了戒缠足和兴女学运动;辛亥革命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女子参政为主要目标的女权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成果是大学女禁的开放、一定程度上的男女社交公开和婚姻自主的起步。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特点》
材料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占全体代表10.4%的69名妇女出席了会议。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199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32.44%。1994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16名,全国有女省长、副省长18名。在全国517个城市中,有300多名女性当选为正副市长。
──《中国妇女的状况》
请回答:据材料一,提取妇女在古代社会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
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妇女解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突出表现,并概括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的表现。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材料一 如图,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1)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图中的“民主统一”的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 如图,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CHINA'S MAO(下图)。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2分)
材料三 如图,在《中美联合公报》发布前夕,1972年2月6日《时代》周刊出版了一期期刊,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下图。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二 阅读建国后我国农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张路的四幅春联: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②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③会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④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改革荡神洲。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依据材料二选其中③④两幅对联(注意对联编号),分析指出对联反映的事件及其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选修部分)
张澜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人士,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而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于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 1949年4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澜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张澜先生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胜利 |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建设民主政治的探索,虽历经曲折,但最终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1)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主制度的试验”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3材料三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4)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得到什么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於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子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材料二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
——任忠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治国主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做出的反应,新文化运动后期在道路选择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结合建国初期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历史图表、图片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1)从材料一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 | B.①②③④ | C.③④①② | D.②①④③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图一由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1912年颁布 |
B.图二文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C.图三宪法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都保障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2: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据材料1,分别指出四幅图片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的政治体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所示政体与图二所示政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3)据材料2,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
(4)图四与图三所示政体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外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哪些认识?
某网站准备在2009年组织一系列的纪念或庆祝活动,其中不可能有
A.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 |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
C.纪念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 | D.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9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1912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共和国的诞生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各有何重大的推动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 有哪些?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 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下,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就反映了这段悲惨的历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材料二
材料三 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春,由诗人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的《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的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给东北同胞带来的灾难。
(2)请列举从九一八事变到《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国军民奋起武装抗击日军侵略的两个事例。
(3)中国军民的抗争为什么无法阻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据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
(5)你认为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歌词,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A.继承传统 | B.艰苦奋斗 |
C.居安思危 | D.勿忘国耻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