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开放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十一
十二
传唤
审判
求偿
(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
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房屋

土地
私犯
(侵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之补充
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立法。……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君主既是最高的立法者,又是最高的司法官和行政官。第二,礼与法合一,自汉代以来贯彻于历代法典中,礼以道德为依归,而法则以礼为中心。第三,立法和统治的基础是“家”和“家族”,对个人的地位和权利未给予应有的规定。第四,重视刑事立法,其残酷性十分突出。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
——曹海晶《中外立法制度比较》
材料三 能否不通过武力,而通过谈判,通过立法,把革命和战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各自愈益伸张主权和独立的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如果能联合,能否把这个政府设计得尽量合理,让组成政府的人们,各以自己的野心去制约他人的野心,达到一种接近平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止在一定限度内,至少,是个共和国,永远埋葬君主制?
——【美】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侧重于哪一方面?该法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何突出地位?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二中中华法系主要特点的“独特性”原因。
(3)写出材料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完成图13中A、B两处的填写,并分析其中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一个要点提出的直接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影响法律制定发展的基本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读、比较、概括是历史学科的三项重要能力。
材料一  1903年,上海英租界的《苏报》先后刊出邹容和章太炎宣传革命排满的文章。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先后在租界对“苏报案”进行了七次会审。主审是上海地方官员,原告是清政府,被告是邹章等人。原告和被告都聘请了西洋律师,陪审员是英国领事及公使团。经过七次会审后清政府宣布章、邹二人“阴谋颠覆政府”罪名成立。可公使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判决无效。双方继续对峙了两个月之久。1904年初,公使团方面表示,如果再不结案,就要将在押嫌犯释放。清廷担心竹篮打水,只好再次让步。最后,庭外做出终审判决: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历时将近一年的“苏报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百家讲坛》杂志
材料二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012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材料三  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新的宪法,之后进行了修正与补充。
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写入了宪法;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写进了宪法。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上海租界的司法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你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表述?
(3)根据材料概括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民告官”的新规:从2015年1月起,居民打行政官司,若担心所在区县地方保护,可以申请选择该辖区以外法院审理案件。为我国“民告官”提供法律保证的是

A.《选举法》 B.《民事诉讼法》
C.《刑事诉讼法》 D.《行政诉讼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

A.完善人民政协制度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法》 D.发展村民选举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 000到6 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侨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什么是民主》
(1)民主是文明的象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政治条件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雅典的公民大会有何特点?雅典民主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何意义?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2)据材料简要分析罗马法适用范围发生变化的原因。罗马法对后世有何重大影响?(2分)你认为罗马法和我国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有何本质的区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一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第3条第1款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材料三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人民版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那些政治原则。
(3)结合材料三,指出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有什么重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更加注重“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新时期创建的“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你认为空格处最可能最恰当的说法是

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一届人大
C.二届人大 D.中共八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

A.决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
B.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D.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市如果举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你认为下列历史场景可能入选的是( )
①农村基层民主选举
②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③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
④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

A.修改并完善《宪法》 B.平反冤假错案
C.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D.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改革开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