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0世纪的中国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该历史文件的年份,并简述该文件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宪法所体现的三个法律原则,并结合新时期国内形势,分析通过该宪法的历史必要性。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25分)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充满了对独立和民主的热血追求,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牺牲的巨大代价,终于换来了当代的民主、富强、文明的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得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梁启超于1922年为《申报》五十周年报庆而撰写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梁启超对资料所指期间中国的政治发展持什么观点?结合“近三十年”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取得了哪些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3) 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014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梁漱溟提出“乡治”的主张,到1931年完成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强调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两面对立的阶级”,“只有一行一行不同的职业”,人与人是“义务关系”,“情谊关系”。因为“中国社会是没有阶级的”,所以“中国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象”。他说“中国革命只有外来的原因没有内在的原因”。中国的问题是“文化失调问题”。他的结论是“中国根本问题不是对谁革命,而是改造文化”。为此他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搞所谓“乡村建设”,即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来建设“乡村文明”。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
材料二:
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
第四条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第八条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名单,应当在选举目的二十日以前公布。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及其根本目的。(7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背景和影响两个方面比较“乡村建设运动”与新时期村民自治制度之间的不同。(8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养廉银制度始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当年雍正帝正式降旨实行“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规定“每两加耗五分”,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支发各官的养廉银,有一定的标准,养廉银远远高出正俸标准,越是高品级的官员,养廉银越是优厚。督抚大吏每年一二万两,知县一二千两。…“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董庆伟《清朝雍正时期廉政措施研究》
材料二 新加坡政府为了保障高薪养廉政策的有效性,采取了如下的措施: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确保公务员的晋升较快;重视公务员的进修、培训;享有定期休假,退休后享受养老金;提高福利待遇。新加坡的廉政指数历年来都排在了世界前列,是世界著名的廉政政府之一。……1960年新加坡颁布了全国第一部《防止贪污法》,之后陆续制定了《没收贪污所得法》《公务员惩戒条例》《公务员守则和纪律条例》和《公务员指导守则》等法律,对公务员的行为规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具有严密、详细、具体、全面的特点,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新加坡的“高薪养廉’’配备有齐全的廉政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廉洁的氛围。新加坡廉政教育,从思想上抵制、杜绝腐败的念头。新加坡对于公务员的监督还有健全的廉政监督网络,包括反贪污调查局的监督、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监督以及审计署的监督。除此之外,还有公民对于公务员的监督,媒体的监督等监督方式并存,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
——曾英武《简述新加坡高薪养廉政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雍正王朝推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征。(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新加坡较之我国雍正时期在养廉方面的主要进步,并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9分)
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制度的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材料中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二 2004年2月24日《香港商报》发表社评:“……香港回归祖国6年多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正是确保本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根本性制度保障。”
——新华网
材料三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唯实《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6分)
(3)纵观中外政治文明的历史,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何看法?
习近平主席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说明中指出:我曾经引用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汲取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
——摘自《云梦秦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中有哪些值得今天借鉴与提倡的内容。
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摘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它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 “七五宪法”修改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开展阶级斗争”,并规定不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这部宪法不仅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而且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
针对“七五宪法”的严重缺陷,1982年宪法进行了具体修正,规定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对国家机构的设置、管理体制等规定做出重大调整。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这也是1982年宪法颁布的日子。
——摘自《百度百科》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82年宪法的修订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9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1912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共和国的诞生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各有何重大的推动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 有哪些?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 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险,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胜。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
——摘编自古罗马法
材料二: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概括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思想。综合材料一、二,汉朝的法治思想与古罗马有何不同
材料三:第二条第三款: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各是什么? 并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两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基本精神?
政治文明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内容之一。
张治平在《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一书中谈到: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1)根据材料和所学,说明古代雅典与古代中国设置“分权”的本质区别。
1796年9月华盛顿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其中说到:“我们政府体制的基础,乃是人民有权制定和变更他们政府的宪法。可是宪法在经全民采取明确和正式的行动加以修改以前,任何人对之都负有神圣的义务。”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政体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宪法的演变 |
主要内容 |
1954年宪法 |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1975年宪法 |
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比过去狭小;国家依照法律在一定时期内剥夺地主、富农、反动资本家和其他坏分子的政治权利。 |
1982年宪法 |
加强民主与法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
1999年修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3)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宪法演变进程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主取代专制是历史进步的潮流,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栽,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有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政府有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近代社会变革的?
(4)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实现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依据材料一,分析朱元璋对丞相制度的看法。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君臣地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国家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法如何体现了“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3分)
(4)以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4分)
(22分)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使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期,以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代表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全球史观就是载着读者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全貌或‘一个整体’的世界。这个整体并非‘世界上各种文明的总和’,而是专指那些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运动,人类历史上那些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事件及运动,从而把人们的视野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带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是人们更关注整个人类,而非局限于东方人或西方人。”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观?我们应如何看待文中作者的这种观点?(6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影响。(4分)
(3)概括我国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的国内、国际背景,(4分)并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举措。(8分)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法治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治理国家的最高权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1)材料一中韩非子认为“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与此相比,材料三对“法”的看法又有何不同?
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法学家耶林格《罗马法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并简要说明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梁启超强调应把立法权“操于众人”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4)根据材料四,说明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材料反映的情况,概括说明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在传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世界民主政治从不完善到臻于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从古代到现代,它们都被迅速接受……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而不是其他任何过去的政治形式。”
——德国历史学家西格弗里德•劳菲尔
材料二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社会的“善治”包括良好的“政治”和良好的“治政”。前者侧重于“治民”(即社会治理),后者侧重于“治官”(即政府治理)。20多年中国改革实际上沿着这两个方向展开。
——燕继荣《中国的改革:另一种民主化经验》
(1)阅读材料一,作者认为现代民主继承了古希腊民主的哪两条原则?
(2)根据材料二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这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3)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怎样体现“善治”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