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些政策说明( )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据统计,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工业行业产值结构与全国工业行业产值结构的相似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材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 )
A.我国第二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增强 |
B.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
C.我国实现了工业从高成本到集约化的转变 |
D.我国实现了区域工业门类比较优势新发展 |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 )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
C.改革开放的实践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
对于人口迁移现象,英国学者雷文斯但提出了“推拉理论”,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 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上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A.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 B.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 |
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 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 |
贾文娟在《从热情劳动到弄虚作假》一文中引述当时一企业生产科副科长的话说:“不是工人品质不好,你硬逼着他没办法的,不能说不行!很多工人都不表态——他们看不惯,但又不能说话。省长亲自下来下指标了,有什么办法?机械工人就是这样,他们就是这样对付你的。工人觉得你这样命令我,我就这样耍你。”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企业由省长亲自管理 |
B.企业没有生产的自主权 |
C.工人待遇较低 |
D.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工人劳动的积极性 |
读图,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不包括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④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宣传画和图片反映了我国农村建设历史进程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①③ | C.③④②① | D.②③①④ |
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作为改革试点,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种做法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
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
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 |
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 |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
历史地图包含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有关下面两幅地图的信息,不合理的是
中华民国对外开放图(1917) 中国改革开放示意图
A.两者都是从东南沿海开始逐步向全国扩展 |
B.前者开放无规律、无计划,是被迫;后者有计划、逐步开放,是主动 |
C.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 |
D.前者开放的区域具有不彻底性;后者是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结合 |
下表反映的是1981~1987年中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
C.浦东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GDP增长率在1961年、1979年和1993年变化较显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三年GDP增长率变化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A.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 B.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
C.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
下面是被誉为“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送给邓小平的《双猫图》。图中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右上方,是一行遒劲苍古的题词: “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下列举措与此画寓意一致的有
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成立经济特区
④以“一国两制”构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经济结构变化图反映的是
A.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
B.英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
C.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
D.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重点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同时调整一些基础工业品的价格。材料表明当时价格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深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发挥市场在产品价格调控中的积极作用 |
C.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 D.改变以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现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