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时期 |
主题词 |
“一五”(1953-1957) |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
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 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如图,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 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
如图,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面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是
A.全面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B.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这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
材料一 有人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
材料二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村干部坐
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材料三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观点产生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
(3)材料三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
A.阐明了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 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
C.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 D.评价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 |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A.股票是公有制的产物 |
B.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单一性 |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
D.建国后我国一贯实行股份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