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
A.和平崛起 | B.武力掠夺 | C.制度创新 | D.民主强国 |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经过几番姓“社”姓“资”的争论,在对恪守传统苏联模式的“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在中国终于真正成了主角。省略号(“……”)处应为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
六十余年来,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缓。这一期间双方有过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既值得留恋,也值得检讨。这“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是因为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这份文件(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紧接
着一连串好消息之后推出的。因此,洋溢着对未来成功的自信。这些好消息有:创纪录的粮食产量
(407亿吨),前所未有的外汇储备(200亿美元),中国运动员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出乎意料的良
好表现(32块金、银、铜牌)。……”以下也属于这一年的“好消息”是:
①海南建省 ②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中国将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对外开放 ④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这种现象的解决主要靠
A.严格国家价格管控 | B.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C.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
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
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 |
2009年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谈到对中国经济的印象时说:“我最了解的中国还是在过去的10年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是转换的阶段……在国家实现繁荣的同时,使如此多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经济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多样化。”其中“转换阶段”包括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初步建立市场经济
③撤销人民公社体制 ④启动城市经济改革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 |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对该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
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
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 |
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英国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说:“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两条道路在经济上分别指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自由主义经济 |
B.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 |
C.国家资本主义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 | 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 |
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 | 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