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祌,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幵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B.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
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
D.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 |
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瓦解 |
B.目的是增强企业灵活性 |
C.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
D.现代企业制度开始确立 |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邓小平南方讲话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上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其中年份4最有可能是( )
A.1978年 | B.1985年 | C.1991年 | D.1993年 |
图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 B.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C.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外贸大幅度的增长 | D.中美建交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
①“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④②①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③ | D.②①④③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 )
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 |
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 |
C.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 |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
“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便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小康社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 )
A.管理体制的转变 | B.所有制性质的转变 |
C.对外政策的转变 | D.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
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
下图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指数的变化情况。图中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B.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 |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
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
一位著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由此看出该学者认为“这个思想”
A.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
B.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
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最终形成 |
D.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