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有( )
①洋务派兴办工业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民间兴起实业救国热潮
④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 |
B.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 |
C.洋务运动兼有“制内”和“御外”双重意图 |
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
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
B.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
C.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军事、民用工业 |
D.对封建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近代化是 |
洋务运动期间,安庆内军械所等企业的创办在当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 )
A.学习西方政治体制,镇压国内农民起义 |
B.首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
C.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
D.破除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开实业救国之先河 |
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这表明洋务运动( )
A.没有实现富国强兵 |
B.局限于创办军事工业 |
C.深受顽固势力阻挠 |
D.向西方学习毫无价值 |
“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
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
C.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
D.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
毛泽东说:“湖北的工业基础,如汉阳铁厂、纺织厂、兵工厂、京汉铁路,都是张之洞带头办的。”这说明“湖北的工业基础”开始于( )
A.禁烟运动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C.洋务运动 | D.实业救国运动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经济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洋务企业外国企业民族企业 |
B.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国企业 |
C.外国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
D.外国企业民族企业洋务企业 |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
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作为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洋务运动,两人持批评态度,体现他们保守立场 |
B.两人都批评洋务运动,观点相左,说明材料都不可信 |
C.两人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求末,但所指本末的含义不一 |
D.两人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求末,都主张“中体西用” |
(近)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B.鸦片战争—中法战争—鸦片战争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
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继昌隆缫丝厂 ③轮船招商局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