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外交家黎庶昌任职伦敦八载,上《敬陈管见折》,其认为:“轮船、火车、电报、信局、自来水火、电器等公司之设,实辟天地来未有之奇,而裨益于民生日用者甚巨,虽有圣智,亦莫之能违矣。”“凡事皆由上下议院商定,国王签押而行之,君民一体,颇与三代大同。”其观点为( )
A.学习西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B.西方技术的传播改变了中国传统制度 |
C.清政府不重视西方技术的使用 |
D.体现了洋务派当时的主张 |
张謇就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主要表明张謇主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
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
D.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
据《华北捷报》等载,1879-1900年间发昌机器厂所造船只至少有8艘,所造的“汉阳号”卖给旅朝华侨,航行于仁川与汉城之间。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
A.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 B.技术力量领先朝鲜 |
C.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 D.重工业是主导产业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 B.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
据统计: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例,1750年为32.8%,1830年为29.8%,而相应年代的整个欧洲为23.2%和34.2%。其中,中西制造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数量 | B.原料 | C.生产目的 | D.生产方式 |
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表明作者
A.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 | B.站在近代化的角度 |
C.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 | D.站在革命者的角度 |
清末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以后,附近各县因棉纱供应方便,土布业因之获得很大发展,盛极一时。这说明
A.洋务运动有利于经济发展 |
B.洋务企业有利于抵制侵略 |
C.君主立宪有利于社会进步 |
D.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1869年5月10日,经过七年奋战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其中承担西段的主力是被称作“沉默的道钉”的华工。华工来到美洲与下面哪一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太平天国运动 | D.洋务运动 |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 |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
B. |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
C. |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
D. |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
A. |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 B. |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
C. |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 D. | 洋务人才的匮乏 |
张謇曾指出:“……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义有先后而无轻重。”“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这一认识( )
A.从新视角肯定了农业的作用 | B.认为工商先行才能活跃经济 |
C.体现了其传统重农抑商思想 | D.主张牺牲农业以发展工商业 |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 B.19世纪80年代 |
C.19世纪90年代 | D.20世纪20年代 |
19世纪以来,一些亚非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颇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 )
①废除哈里发制度 ②进行军事改革 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实行教育改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