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曾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其生产和销售不仅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材料三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类企业产生的外部环境结构图,据此该类企业指
A.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
B.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
C.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 |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说:“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之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错误的是:
A.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在华垄断 |
B.客观分析了中西方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
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
D.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
综合题,主题 张家口
材料 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京张铁路修筑的意义。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清末新政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原创】我们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主要是因为①外交近代化的开始②经济近代化的开始③教育近代化的开始④最早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原创】美国史学家芮·玛丽在《同治中兴》一书中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下列有关这一“自强”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
B.迈出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第一步 |
C.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列强的侵略 |
【改编】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百年巨商》
材料四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据材料四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文中的“当时”是指( )
A.清朝末年 | B.民国初年 |
C.民国后期 | D.“文革”前后 |
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通过上述材料可知
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 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 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④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生产资料进口逐渐超过消费资料 |
B.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进口贸易 |
C.中国已经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
D.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 |
50年来,江南造船创造了近百项中国第一,江南人创造的“江南精神”,更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这里不仅是中国近代强国之梦开始的地方,也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奋发图强的梦想。材料中的“江南精神”( )
A.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 | B.是封建官僚中饱私囊的借口 |
C.圆了近代中国的自强梦想 |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一在面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在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问题上,他主张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在治军方略上,他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在中西邦交上,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并反对借师助剿;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摘编自萧一山《曾国藩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国藩思想的特点。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