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吴淞”铁路在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
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 |
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
古代小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传说,今天在现实生活中都已实现了。下列历史事物中能体现“顺风耳”传说的是
A.高速列车 B.火星探测器 C.手机 D轮船
1924年年底,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曾经流行“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一类竹枝词。据此判断,这类竹枝词对于研究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共交通和社会意识而言是
A.无效和不可靠的,因为它是文学家的调侃之作 |
B.无效但却可靠的,因为它不是官方认定的资料 |
C.有效但不可靠的,因为它不是史学家做的记载 |
D.有效且较可靠的,因为它是当时人的原始反应 |
李白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下列属于人民政府为改变“蜀道难”面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修建的铁路是
A.鹰厦铁路 | B.湘黔铁路 | C.宝成铁路 | D.成昆铁路 |
下列关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创立 ②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的诞生
③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 ④中国第一条民航线路开通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②④③ |
我国古代常采用信鸽、烽燧、驿站等方式传递信息。下列与锋燧传递信息的途径相似的是
①交通信号灯 ②电子邮件 ③轮船旗语 ④手机短信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由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 | 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 B. | 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
C. | 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 D. | 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
阅读《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简表》,从中能够得到的正确信息应是
技术类别 |
西方发明 |
上海出现 |
重庆出现 |
铁路 |
1825年 |
1876年 |
1934年 |
电话 |
1876年 |
1882年 |
1912年 |
电灯 |
1881年 |
1882年 |
1906年 |
汽车 |
1883年 |
1901年 |
1928年 |
无线电 |
1896年 |
1909年 |
1928年 |
①中国侧重于引进西方实用技术 ②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③中国近代化从沿海向内地扩散 ④中国逐渐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
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
右图上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 | 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 |
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 | 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