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二 图10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
材料三 新中国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
1950年9月修复组装的一台日本蒸汽机车。 |
1964年制造的中国第一台经过重大技术改进的干线货运机车。 |
1973年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交--直流电传动干线货运机车。 |
2007年我国首列世界先进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 |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对中国近代或现代铁路交通发展认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简述应县木塔和平遥古城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交通是现代社会的血脉,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各不相同。1875年德国铁路里程是27960公里,1890午美国铁路里程是26900公里,同年的英国是32000公里,1894年中国铁路里程却只有483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铁路建设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抖二
年份 |
1894 |
1911 |
1927 |
1937 |
1945 |
1978 |
2006 |
中国铁路里程(千米) |
483 |
9800 |
11900 |
15500 |
24000 |
48600 |
770838 |
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材料三
(3)据材料,从交通方式、动力、工具等方面概括四川交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变化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一些国家修建了横跨大陆的铁路干线和国际铁路。
时间 |
交通建设成就 |
19世纪 |
美国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 |
1855年 |
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
1885年 |
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 |
1888年 |
欧洲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
1903年 |
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
1910年 |
南美洲建成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 |
——改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40—1910年欧美出现筑路高潮的原因;欧美的交通运输革命对中国社会有哪些积极反应?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陆路交通事业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
(25分)2014年3月,马航失联引起了人们对飞机生产和制造的关注。失联飞机的生产商美国波音公司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步
波音公司于1916年创办。当年即获得美国海军50架飞机的订单,波音公司从此站稳脚跟,军用机研制和生产成为其主要业务。
材料二、拆分和发展
20年代,波音公司业务发展到航空运营。1934年美国政府状告其垄断,根据《空邮法案》“飞机及飞机发动机的制造商不能与航空公司有任何联系”的规定,波音公司被强行拆分,仅保留航空制造部分。
3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大型轰炸机。1935年开始生产的B—17和1942年制成的B—29重型轰炸机,在二次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继续研制生产出B一47、B一52重型轰炸机和KC—135空中加油机等,成为世界航空工业巨头。
材料三、 建立“波音帝国”
二战后,波音公司利用战时积累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全力进行大型喷气运输机的研发制造。60年代中期,公司重心转向大型民用喷气飞机制造。1957年研制成功波音707喷气式民用客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发展了从波音727到777等系列型号,牢牢占据世界喷气式客机市场的头把交椅。1996年,收购罗克韦尔防务及空间系统分部;1997年,兼并世界第二大飞机制造商麦道公司;2000年,收购休斯航天和通讯业务分部。目前,波音的用户遍布145个国家,业务部门分布于美国和全球60多个国家,共有雇员约20万名。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音公司起步时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5分)
(2)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波音公司拆分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8分)
(3)据材料三,归纳波音公司空前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发展原因。(6分)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1,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材料二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2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概括材料四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
时期 |
战国 |
西汉 |
唐 |
南宋 |
清 |
清 |
时间 |
公元前300年 |
公元2年 |
745年 |
1200年 |
1820年 |
1893年 |
城市化率 |
15.9% |
17.5% |
20.8% |
22.0% |
6.9% |
7.7% |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阶段,沿海各大商埠相继开辟,现代化工业逐渐兴起,再加上政治不安定,迫使人口向沿海商埠集中。
——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交通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 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 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
全世界 |
欧洲 |
美洲 |
亚洲 |
非洲 |
澳洲 |
1870年 |
210 |
105 |
93 |
8 |
2 |
2 |
1880年 |
372 |
169 |
175 |
16 |
5 |
8 |
1890年 |
617 |
224 |
33l |
34 |
9 |
19 |
1900年 |
760 |
284 |
402 |
60 |
20 |
24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却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 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 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前,福建通往省外的铁路曾进行过6次勘测,但始终未有过修建计划。新中国成立后,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不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又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福建省委认为,修建福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1954年 9月,铁道部确定由铁道兵担任鹰厦铁路的施工。……1957年全线开始正式通车,全长约700公里。鹰厦铁路的建成通车,是当时福建 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3)概述材料三中各派对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态度。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4)鹰厦铁路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要建设项目。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该铁路能建成的原因及通车后带来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铁路交通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减低了运输成本。1830 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近程。
——(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
国别 |
公司 |
船只(艘) |
吨位 |
1875 |
中国 |
招商局 |
4 |
5860 |
1887 |
英国 |
太谷、怡和 |
7 |
13922 |
1898 |
日本 |
大阪 |
4 |
6581 |
1899 |
德国 |
瑞记、美最时 |
5 |
5743 |
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
(2)据材料二概况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从古代邮驿到现代邮政,反映了不同时期邮政发展的历史变迁。
秦驰道示意图
邮驿是我国古代官方的通信组织。秦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在全国“决通川防,修筑驰道”,四通八达的驰道贯通全国各地,开辟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秦在驰道上组建邮亭,,通过各条交通主干线,向各省会(原六国国都)辐射,形成中央一级的邮驿网络,再由各中心城市向附近所辖的地区辐射,形成了全国性的通信网络。
(1)结合所学,分析以上图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秦这样做的目的。
欧洲邮政大事记
时间 |
历史资料 |
11世纪前 |
欧洲的邮驿(专人送信)只供政府专用,民间通信是靠别人捎带或专人递送。 |
11—15世纪 |
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促使城市、教会、大学等地方开始建立各自独立的邮递系统,这是欧洲私营邮递的开始。 |
17世纪中期 |
英国、法国等国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实行预收信件资费、加盖收寄和投递时间的戳记、集中投递等办法,已同近代邮政相似。 |
19世纪中期 |
英国进行邮政改革,由国家专营信函业务;国家发行邮票作为邮资的凭证,统一邮资制。这种新的邮政制度很快被其他国家采用。 |
(2)依据上表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欧洲邮政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1897年,大清邮政开办,以海关的管理区域为依据设立邮区,由外国人掌管的中国海关控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统称为中华邮政。中华邮政按省设立邮区,颁布了邮政法,并加入了万国邮政联盟,参与国际邮政事务。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邮电部,拓展网络、增设局所。1998年,实行邮电分营,成立了国家邮政局成立。2007年,邮政实现政企分开,成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建成集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3)阅读材料,对近代以来中国邮政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每个阶段邮政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新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也都是人们团聚、会友、祈福的重要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年的感受和欢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年时,人们要贴春联、年画、福字等,即将大红春联贴于门的两边,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人们“新年吉庆、驱邪迎祥”。传统春联有:“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等。年画多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如〈福禄寿三星图〉、〈八仙过海〉、〈岳飞大破金兀术〉。
——《过年的传统文化内涵》
材料二 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是古老的年节民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材料三 “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它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 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我们要设法把“年”从生活中的必不可少,变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使传承千载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转化为未来文化的“年”。人们对年有一种盛情。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指出为什么旧时“过年”显得更加有“年味”?
⑵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年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促成该新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
⑶从材料一至材料二,传统新年的相关内容中,哪些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又有哪些始终未变化?
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人抱怨说:“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电话并没有拨号盘,所有的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由接线员将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当时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一位内科医生因担心一旦接线员病倒造成全城电话瘫痪而提起的。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申请,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1906年,Lee 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屯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48年7月1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这些都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部分区县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
——摘编自《电话的故事》等
材料二 高昂的国际电话费往往令商家苦恼万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网络电话似乎是其中的答案。然而,须注意的是,国际网络电话的可靠性往往较低,而且面临诸多的法律问题。“国际网络电话”是一种透过国际互联网络传输信息的电信服务,一切在电话线上可完成的电信工作,如电话、传真、留言信箱及手写白板等,国际网络电话都可一一办到。
——《互联网电话——发展之路尚漫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话出现的相关时代背景,并简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外电话技术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互联网电话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中关于电话发展的历史,分析电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毁路口号 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旋再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2)“马拉火车” 1878年,美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
(3)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请回答:
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义和团的口号与清政府拆毁淞沪铁路在性质上有何区别?你怎样理解“昨天”发生的这些故事?(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从1830年开始,几乎每户英国家庭都把自己的积蓄用来购买铁路公司发放的建设债券。从1840年到1845年,英国民间一共有超过1000个铁路兴建项目被提到议事日程。1846年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峰顶,这一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国会被讨论,无一不是顺利过关。随着铁路股的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投机资金流入这个行业。到1850年,英国建成的和在建的铁路总长已分别达到6000英里和1000英里,大致形成了今天的英国铁路轮廓。
——摘编自纪双城《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
材料二 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李鸿章的奏请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清朝皇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他们的结论是,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
——摘编自《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事实上,四川商办公司原先就存在着温和派与激进派的观点的分歧,清政府的所作所为,却起到了“为渊驱鱼”的作用。……保路运动中的上层温和派原先主张,只要政府如数还款,就同意把商办改为铁路官办,此时,由于清政府不愿全数还款,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与威胁,于是一反原来的态度,也跟着激进派一样,变得强硬起来。
——萧功秦《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铁路诞生的历史背景及近代阻碍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5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述铁路建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偈议。
材料二: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1900-1905年间铁路总体发展为三千二百哩,除全长201公里的京张铁路为本国修建外,其余铁路均为外国持有部分股权下所修建。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困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状况。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尽管困难重重,我国铁路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发展,分析发展的原因。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