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二 图10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
材料三 新中国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
1950年9月修复组装的一台日本蒸汽机车。 |
1964年制造的中国第一台经过重大技术改进的干线货运机车。 |
1973年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交--直流电传动干线货运机车。 |
2007年我国首列世界先进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 |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对中国近代或现代铁路交通发展认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简述应县木塔和平遥古城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交通是现代社会的血脉,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各不相同。1875年德国铁路里程是27960公里,1890午美国铁路里程是26900公里,同年的英国是32000公里,1894年中国铁路里程却只有483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铁路建设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抖二
年份 |
1894 |
1911 |
1927 |
1937 |
1945 |
1978 |
2006 |
中国铁路里程(千米) |
483 |
9800 |
11900 |
15500 |
24000 |
48600 |
770838 |
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材料三
(3)据材料,从交通方式、动力、工具等方面概括四川交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变化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交通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 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 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
全世界 |
欧洲 |
美洲 |
亚洲 |
非洲 |
澳洲 |
1870年 |
210 |
105 |
93 |
8 |
2 |
2 |
1880年 |
372 |
169 |
175 |
16 |
5 |
8 |
1890年 |
617 |
224 |
33l |
34 |
9 |
19 |
1900年 |
760 |
284 |
402 |
60 |
20 |
24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却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 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 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前,福建通往省外的铁路曾进行过6次勘测,但始终未有过修建计划。新中国成立后,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不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又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福建省委认为,修建福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1954年 9月,铁道部确定由铁道兵担任鹰厦铁路的施工。……1957年全线开始正式通车,全长约700公里。鹰厦铁路的建成通车,是当时福建 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3)概述材料三中各派对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态度。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4)鹰厦铁路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要建设项目。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该铁路能建成的原因及通车后带来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铁路交通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从古代邮驿到现代邮政,反映了不同时期邮政发展的历史变迁。
秦驰道示意图
邮驿是我国古代官方的通信组织。秦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在全国“决通川防,修筑驰道”,四通八达的驰道贯通全国各地,开辟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秦在驰道上组建邮亭,,通过各条交通主干线,向各省会(原六国国都)辐射,形成中央一级的邮驿网络,再由各中心城市向附近所辖的地区辐射,形成了全国性的通信网络。
(1)结合所学,分析以上图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秦这样做的目的。
欧洲邮政大事记
时间 |
历史资料 |
11世纪前 |
欧洲的邮驿(专人送信)只供政府专用,民间通信是靠别人捎带或专人递送。 |
11—15世纪 |
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促使城市、教会、大学等地方开始建立各自独立的邮递系统,这是欧洲私营邮递的开始。 |
17世纪中期 |
英国、法国等国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实行预收信件资费、加盖收寄和投递时间的戳记、集中投递等办法,已同近代邮政相似。 |
19世纪中期 |
英国进行邮政改革,由国家专营信函业务;国家发行邮票作为邮资的凭证,统一邮资制。这种新的邮政制度很快被其他国家采用。 |
(2)依据上表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欧洲邮政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1897年,大清邮政开办,以海关的管理区域为依据设立邮区,由外国人掌管的中国海关控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统称为中华邮政。中华邮政按省设立邮区,颁布了邮政法,并加入了万国邮政联盟,参与国际邮政事务。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邮电部,拓展网络、增设局所。1998年,实行邮电分营,成立了国家邮政局成立。2007年,邮政实现政企分开,成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建成集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3)阅读材料,对近代以来中国邮政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每个阶段邮政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新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也都是人们团聚、会友、祈福的重要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年的感受和欢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年时,人们要贴春联、年画、福字等,即将大红春联贴于门的两边,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人们“新年吉庆、驱邪迎祥”。传统春联有:“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等。年画多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如〈福禄寿三星图〉、〈八仙过海〉、〈岳飞大破金兀术〉。
——《过年的传统文化内涵》
材料二 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是古老的年节民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材料三 “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它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 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我们要设法把“年”从生活中的必不可少,变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使传承千载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转化为未来文化的“年”。人们对年有一种盛情。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指出为什么旧时“过年”显得更加有“年味”?
⑵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年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促成该新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
⑶从材料一至材料二,传统新年的相关内容中,哪些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又有哪些始终未变化?
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人抱怨说:“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从1830年开始,几乎每户英国家庭都把自己的积蓄用来购买铁路公司发放的建设债券。从1840年到1845年,英国民间一共有超过1000个铁路兴建项目被提到议事日程。1846年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峰顶,这一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国会被讨论,无一不是顺利过关。随着铁路股的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投机资金流入这个行业。到1850年,英国建成的和在建的铁路总长已分别达到6000英里和1000英里,大致形成了今天的英国铁路轮廓。
——摘编自纪双城《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
材料二 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李鸿章的奏请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清朝皇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他们的结论是,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
——摘编自《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事实上,四川商办公司原先就存在着温和派与激进派的观点的分歧,清政府的所作所为,却起到了“为渊驱鱼”的作用。……保路运动中的上层温和派原先主张,只要政府如数还款,就同意把商办改为铁路官办,此时,由于清政府不愿全数还款,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与威胁,于是一反原来的态度,也跟着激进派一样,变得强硬起来。
——萧功秦《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铁路诞生的历史背景及近代阻碍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5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述铁路建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光绪初,英人无视中国主权,擅筑上海铁路达吴淞;光绪末年,外人又攘夺中国铁路利权。日本一弹丸之国,恃有铁路,遇事与我为难;中法战争,因运输不便,军事几败。有识之士痛利权之外溢,恨国势之积弱, 呼吁创办轮船公司,修筑铁路、马路,开办邮政电信。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世纪以,直到20世纪中期,我国传统的独轮车、骡车、轿子等交通工具,一直在广泛使用。19世纪末引进西式马车,并于1895年开始铺设“马路”;19世纪末年引进人力车(1874年)、自行车(1886年);20世纪初引进各种汽车(1901年小轿车、1920年出租汽车、1922年公共汽车与长途汽车)和电车(1906年有轨电车、1914年无轨电车)……
——陈明远《1840—1949百年生活巨变》
材料三 “中国用6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世界铁路发达国家一般用30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2008年8月)
(1)材料一中“外轮得行驶长江”是通过什么条约获取的权益?根据材料一概括外国轮船和铁路给中国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市交通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
(3)对比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我国取得交通成就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72年,西门子向中国提供指针式电报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电信事业的开端。1879年,西门子接到一笔来自中国政府的照明设备订单。西门子提供了一台10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
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为城区照明以及电车轨道提供电力,成为中国发电行业的先驱。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连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1903年西门子为青岛啤酒厂提供一台电机,这台电机几乎没有出现过故障,直到1995年新设备投产后才光荣退休。1912年,西门子在云南省的云南湖畔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1921年,西门子开始在山东省枣庄市实施中兴煤矿公司的电气化工程,该工程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采矿工程。
从1949年到70年代初的时间里,西门子对中国的出口额低得可怜,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医疗器械。西门子同香港贸易公司——捷成洋行开展合作,由捷成负责在中国市场分销西门子的产品。
1979年,西门子向宝山钢铁厂提供了冷轧自动化系统。1984年,西门子为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这条输电线可以将1200兆瓦的电力从位于长江中游的葛洲坝水电站输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市。2001年1月,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德国财团获得了一份订单,建设连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市区的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高速磁悬浮铁路。2002年,西门子将世界先进的双源炫速CT引入中国,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呵护。2004年3月,西门子获得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总价为2800万欧元的单个项目合同,包括PLC控制和人机界面、AFE驱动装置、主电机及相关传感器。 2008年,西门子将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助力上海高桥第三发电厂,大幅度提高燃煤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燃煤行业竖起“中国标杆”。2010年,西门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提供配电、照明、楼宇及安防等方面的节能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科技,用心诠释“绿色世博”。
——摘自《140年·西门子携手中国》《南风窗》2012年第19期
(1)根据材料归纳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主要阶段特征,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特点。
(3)结合近现代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联系的相关史实,谈谈应该如何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往?
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1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建成唐山至胥各庄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1895年后至清末的十几年间,中外官商陆续修建了多条铁路,出现了第一次铁路建设高潮。到1911年全国已有铁路近万公里。
一一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第一次铁路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甲午战后,兴修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成为清政府的国策要政。在财政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
下……借洋债成为卢汉铁路的主要用款来源。……尽管该合同在路权方面存在着不少弊端,但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卢汉铁路的兴建利大于弊。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p181—184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借洋债”修建卢汉铁路“利”与“弊”。
(3)过去史学界在对待近代中国铁路的修建方式上,一向批判官办,肯定商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考查一位或许过分敏感的德国人所说的“每年都有几近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出现”的这个“卓越不凡的国家”,而来访问乔治四世(1820年即位)治下的英国的外国人,发现自1821年第一艘轮船在多佛尔和加来之间开始航行以来,行旅往来已经舒适得多了。“即令遇到逆风,”只要风力不太强的话,渡海现在只需要三、四小时。…… ——《现代英国经济史》
请回答:
(1)列举“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2例。
(2)在“德国人”眼里,当时的英国是个“卓越不凡的国家”,请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作出解释。
材料二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偈议。
材料四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五 经过一段时间,工业化先在印度,然后在日本,最后在中国,都得到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强劲推动,尽管这种推动在东南亚来得较迟。同技术进步至少同样重要的是引进了19世纪西方式商业和工业组织机构,如银行和合股公司,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更重要的是亚洲人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这使他们与殖民地征服者对立起来。过去的亚洲大帝国和其他国家,在文化和官僚政治结构上是与现代欧洲民族国家不同的,但亚洲人明智地看到,欧洲国家强大力量之源正是他们所缺乏的统一和干劲,而他们若想再次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主人,就必须具备这样的统一和干劲。——摘自罗兹·墨菲《亚洲史》(第四版)
请回答:
(3)依据材料二,分析1830年到1870年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和四,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五中“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 ?
铁路是现代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的发展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 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斯蒂芬森,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有铁路,始于1876年外国在上海所修的吴淞铁路。1881年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为减轻顽固派的反对,一开始不得不采用马拉车箱运煤;……1895年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作为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轮船被视为起衰振弊救国图强的利器, 才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从1895到1911年,出现第一次铁路修建的高潮,先后修建了东清、胶济、京汉等几条较长的干路……但这些铁路大部分都借入了外国资金,外国资本势力对它们仍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朱荫贵《近代新式交通运输业与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49年12月,在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局常委会上,搁置半个世纪的修建成渝铁路被提上议程。作为四川人,邓小平对引发辛亥革命的四川保路运动太清楚了,清政府和国民政府修不好的成渝铁路,共产党能不能修好?当邓小平赴京向毛泽东请示时,毛泽东回答,你能说服我,我就鼎力相助;否则,就暂时搁置.邓小平讲了三点理由,说服了毛泽东及党中央。 ——摘自《邓小平说服中央修建成渝铁路》
(1)据材料一,概括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业飞速发展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3)综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邓小平讲的三点理由可能有哪些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咸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4分)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并谈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掀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民众揭帖
材料二 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两年后,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材料三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材料四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⑴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
⑵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清政府面对新式交通工具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的看法?
⑶据材料四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便利。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修建道路的影响。
材料二
表2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2)根据表2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1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材料三
1876年—1894年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境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1894年——1911新建铁路约9000多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仅占20%左右。
——摘编自[中国动力新时速 - 新铁百科]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4~1911年中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较之1938年铁路示意图,2007年的铁路示意图有何明显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5)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交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