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是“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转变历程中几部著名的法律文献先后问世标志着人类政治文明取得了重大成果。透过法律制度可以发现过去时代的特征,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政治文明。阅读下面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法律文献 |
内容摘要 |
体现特征 |
历史意义 |
|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
|
|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员选举产生…… |
|
||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
|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中的空格相关内容(要求语言简练准确)(每空格满分3分,共计24分)
(2)上述法律文件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和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你如何认识这种趋势?(14分)
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迎接未来,右图所示历史现象错误的根源在于
A.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C.对国情认识不足 |
D.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
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我们怎样理
解这里“新”的含义( )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
的国家 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召开了政协会
议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东欧国家的改革多数半途而废而中国的改革的获得巨大成功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
A.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 B.是否首先实行经济改革 |
C.是否紧密依靠人民群众 | D.是否全面对外开放 |
二战后,对两极格局构成冲击的因素包括( )
①欧洲的联合 ②日本的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④中国的振兴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理论探索成就的是( )
①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②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③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④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A “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 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 “两个凡是”问题 D “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1991年底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
D.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
阅读以下图片与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人口、年生产总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直接的消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和哪两个国际组织有关?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3)材料一、二中提到的三个国际组织中,中国是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加入这国际组织,对其发展有何影响?
(4)你对材料四图片中的这种现象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
1929-1933经济危机既给资本主义国家沉重打击,又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
A.趁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
B.法西斯趁机上台,建立极权政治,以称霸世界 |
C.危机迫使各国改革内政,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
D.危机迫使各国为缓和社会矛盾走上福利国家的道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最大的转变是
A.分配方式的转变 | B.市场范围的扩大 |
C.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 D.所有制形式的转变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建立起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 B.初步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
C.高科技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 | D.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 |
建国后,各种运动不断,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例如:向小康、王建国、李文革、周跃进等。如果这四人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那么居第二位的最有可能是
A.王建国 | B.向小康 | C.李文革 | D.周跃进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 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 失败。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际,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为中央经济的劲敌;投机商人无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央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本主义会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棘手;工矿业中旧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生产积极性……中共能否在城市站住 脚,确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
1949年 |
1952年 |
农 业 |
约下降25% |
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
工业总产值 |
140.2亿元 |
343.3亿元 |
财政状况 |
财政赤字占全部支出的2/3 |
结余7.7亿元 |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发展生产”与“维持政权”的关系是如何论述的?
(2)归纳材料二中所述新中国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