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分别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二者是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
C.始终注意反地“左”倾错误思想 |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2008年8月8日北京将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其实早在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就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100年前“奥运三问”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
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 | B.清政府尤其重视体育事业 |
C.中国闭关锁国,中外交流困难 | D.人民对国衰民弱的现状强烈不满 |
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请根据所提供内容判断,以下对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
②条约规定:最迟于1999年1月18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
A.增强了欧洲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政治意愿和自信心 |
B.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的发展 |
C.其经济目标是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 |
D.其政治目标是扩大欧洲的影响,实现共同的防务,取代联合国 |
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俄国的一份报纸对该国实施的一项政策发表了社论,用了这样一个标题“道路已经指明,我们循着方向正确前行”。该政策最有可能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 D.“农业集体化”方针 |
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两弹一星” ②“万能蒸汽机” 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 ④有轨电车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 |
以下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 |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
D.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材料一 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 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三 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中共十五大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有权和自主权受到国家法律切实保护”的规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据材料二指出,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概括说明要实现这一关键目标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在改革进程中,我国对市场地位的认识是怎样不断深入的?综上分析,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股市受到重创,巨幅下跌,冰岛、巴基斯坦濒临国家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此情况下又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最大 |
B.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利地位,面临最大的经济风险 |
C.为了维护本国金融安全,不要对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 |
D.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程度 |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
D.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A.市场和计划的关系问题 | B.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
C.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 D.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 |
右图是国际物理年标识,为纪念某科学理论诞生100周年,联合国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与之相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 | B.达尔文 | C.爱因斯坦 | D.普朗克 |
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
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藉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A.马歇尔计划 | B.杜鲁门主义 | C.罗斯福新政 | D.尼克松宣言 |
2008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对中外记者说:“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美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世界中心货币的地位,其最早体现在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中 | B.关贸总协定中 | C.北美自由贸易区中 | D.《北大西洋公约》中 |
材料一:参阅右图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
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
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
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
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
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
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一中美国的目的能否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