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材料一:我国市镇商业化的趋势始于宋代。但是,这一变化的趋势极为缓慢,直到16世纪前仍处于萌芽的状态。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市镇迅速勃起。据《吴江县志》记载,该县弘治以前只有三市四镇,万历时增殖十市七镇。这一趋势并不限于吴江一县……万历时的市镇,人口达五万以上者四个,三万五千者一个,一二万者七个,万人以下者比比皆是……江南的湖丝、丝织品、布匹等通过走私贸易大量出口。湖丝输入西欧始于嘉靖时,至明末,葡萄牙人每年运往印度果阿与可陈殖民地的中国丝已达43万余磅。此后,荷兰、美国也大量输入湖丝。湖丝输入日本数量更多……江南市镇纯粹商业型的不多,更多更有意义的是兼有专业型的市镇,例如嘉湖地区的丝织业市镇与太仓、松江地区的棉织业市镇……随着濮院镇的兴起,其附近农民也“多业机杼,间有田业者,田季皆雇西头人为之”。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使呈极块状的封建经济结构出现了小小的松动,从而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
——选自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纵观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即公元14-18世纪明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经济制度,已出现带动整个国家向市场机制转换的倾向。在几乎封闭的专制统治下,其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中隆隆炮声才能把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由此开始缓慢的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选自郝均、周边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梦的产生与世界历史是紧密联系着的。所以,没有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就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就没有天朝梦想的破灭,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提出。”结合史实论证该观点。
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生活必须的技艺等方面已臻完美境地。”
材料二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往中,会经历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内卷化”即修正或改造的过程。
——据江宁康《文化全球化一个需要探讨的命题》
材料三 未来全球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各文明根本的文化差别,世界变小后人与人交互频繁,不同文化特色的互动增加激发了文化差别感觉和敌意,西方经济霸权地位影响下的文化模仿与归根,文化发展的排他性和独立性,这导致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
——据黄皖毅、邵鹏《国外文化全球化研究述评》
(1)结合明清历史,列举当时伏尔泰认为“中国经济已臻完美”的史实。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对外来文化“内卷化”的主要历程。
(3)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的原因。
(4)综合以上问题,针对文化全球化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唐代发明了曲辕犁 |
唐代农村中普遍使用曲辕犁 |
B |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
“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
C |
1904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有:经学科、政法科、工科等,各专业预科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中国文学等课程 |
专业设置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
D |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
主要随葬品 |
人殉情况 |
新石器时代 |
各种石器和陶器;中、晚期墓葬中还广泛发现猪、羊、狗等家畜 |
|
秦汉以前 |
平民墓葬中随葬品多为陶器,而王公贵族墓葬中则多见各种青铜礼器 |
殉葬奴隶竞有数百人之多 |
秦汉时期 |
随葬品中的青铜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精美漆器和各种丝织品 |
有所收敛,代之以木俑、陶俑 |
魏晋南北朝 |
瓷器与陶俑平分秋色 |
很少有人殉 |
唐朝 |
瓷器与陶俑,三彩陶器尤为突出 |
|
宋朝 |
玉器、铜器、乐器、礼器、生活用品、陶器、瓷器、金器、银器、兵器等各种工艺,种类日益丰富 |
宋无人殉;辽,金,元,有人殉 |
明朝 |
同宋朝 |
明初,有人殉;明英宗结束了殉葬制度 |
清朝 |
同宋朝 |
殉葬制度再次重现,康熙时结束殉葬制度。 |
据表格信息和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随葬品特点变化的认识。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
占世界GDP份额 (世界=100) |
人均GDP (1990年国际元) |
||
中国 |
西欧 |
中国 |
西欧 |
|
1500年 |
25 |
17.9 |
600 |
774 |
1600年 |
29.2 |
19.9 |
600 |
894 |
1820年 |
32.9 |
23.6 |
600 |
1232 |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有位观察力敏锐,名叫托马斯·梅多斯的西方人评论道:“在所有已达到某种程度的文明的民族当中,中国人是最缺乏革命性,却又最富有反叛性的。”……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后世界》
材料二 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消除了以往历史形成的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里说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所谓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它们互为条件,最初是缓慢地、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成历史由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它把历史的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成当时中国所谓“静止的、落后的”社会因素。你怎样看待这种“静止、落后”中的“幸”与“不幸”?
(2)参照明清时期和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纵向和横向发展”是怎样统一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的。你能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材料二: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四:……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中国却“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种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分析30多年来中国中国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有利国际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这座墓葬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
A.魏晋 | B.隋唐 | C.宋代 | D.清代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 )。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 D.民营冶金业的兴盛 |
材料一 1974年在福建泉州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 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材料二 1987年在广东东南濒临南海的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这是迄今为止在环中国近海区域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整船文物多达4~8万件,以瓷器为主,多为青釉瓷,许多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一摞一摞的铁锅和一篓一篓的铁钉是另两宗大量出水货物;目前船中出水的铜钱有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的“货泉”,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
(1)材料一中出水的海船来自哪个地区?材料二中“南海一号”是什么时期的船只?请分别说出理由。(6分)
(2)材料二沉船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铁制品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综合以上信息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2分)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主要意图在于
A.缓和土地兼并,巩固小农经济 | B.促进社会分工和发展商品经济 |
C.限制阶级分化,缓和社会矛盾 | D.强化社会控制,稳定社会秩序 |
2013年6月,香港拍卖行举行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专场拍卖,最后以2.7亿港元成交,创造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精美的瓷器,展示了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部)、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准许)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元)脱脱等《宋史》
材料二 (一)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
(二)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
──(清)蓝浦撰、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三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熔化)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磨刀石)。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四 宋代同前代唐代一样,一些重要手工业多为国家掌握和垄断,官府手工业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官府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决定了它在生产上不计工本,不惜浪费,导致若干先进工艺与极低的劳动生产率长期并存,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摘自《比较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最突出特点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一),说明宋代景德窑名扬天下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景德镇瓷器发展的概况。
(3)根据材料三,分析毕昇活字印刷技术有哪些优点?活字印刷术外传到欧洲,对其带来的政治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对宋王朝君主专制政体的作用进行评价。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