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右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 |
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 |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
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
对中国古代三种形态手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世界领先 |
B.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用于家庭消费 |
C.明朝中后期,在官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ǜ,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A.自然经济解体 | B.家庭手工业发展 |
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 | 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
《礼记·典礼》中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段记载的是( )
A.工场手工业的规模 | B.官营手工业的分工 |
C.私营手工业的繁荣 | D.家庭手工业的兴起 |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
A.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
B.“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
D.官营手工业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这种现象( )
A.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 B.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C.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 | D.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其铭文内容有助于( )
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 |
B.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
D.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①珐琅彩 ②五彩瓷 ③青花瓷 ④白瓷 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 | B.⑤④③②① |
C.③④⑤①② | D.②③④⑤① |
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为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局部)。该织锦结构复杂,工艺精湛。经考证,专家认为这是当时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据《史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 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代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心态
②汉代的官营纺织业技艺精巧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流行的字体是楷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亚洲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近代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却兵戎相见,面对未来,回顾历史,亚洲该缔造一个怎样的亚洲是值得世人思考的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海路的开辟则在公元前111年徐闻县设置之后,汉武帝为了宣扬汉王朝的富庶、强盛和威德,满足宫庭奢侈生活的需要,派船队携带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的徐闻出发,因缺乏风帆和指南针,故沿北部湾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用了近一年时间,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然后将沿途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这就是史书所记“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的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也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称“香料之路”或“陶瓷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道”的开通,犹如一条文化纽带,把居住异域的各民族连在一起,推向世界文明的大舞台。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摘编自《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自唐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通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更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陆路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特点?(6分)
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如下图)。特别是明代各个时期的各种类型瓷器在海外都有发现,范围广、数量大。
材料二
1872年,南洋华侨陈启源投资7000多两银子,在家乡广东南海县创办使用机器设备生产的“继昌隆缫丝厂”,是东南亚华侨投资中国开办近代工业的开始。……从1912—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及房地产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到7100万元。1920—1930年间,由于东南亚华侨经济力量的发展,以及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华侨回国投资再次出现新的高潮。
——李国梁《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与中国》
材料三
表:东南亚国家(ASEAN)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变化(实际使用额)(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
1984 |
1986 |
1988 |
1992 |
1993 |
1994 |
东南亚总计 |
8.5 |
24.7 |
42.6 |
271.6 |
1007.8 |
1871.6 |
增长率(%) |
61.5 |
10.2 |
15.7 |
208.9 |
271.0 |
85.7 |
占外资比例 |
0.6 |
1.1 |
1.1 |
2.4 |
3.6 |
5.5 |
——据JETRO《中国经济》1996年3月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海外陶瓷贸易在明代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国内政治的发展演变是如何推动南洋华侨回国投资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背景分析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投资的特点,并简析这些投资活动的意义。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记载:“鼓橐(tuó,袋子)吹埵(duǒ,风箱的出风铁管),以销铜铁。”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这一记载可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冶炼铁器的国家 |
B.这一史料可用于证明:西汉有了利用皮囊鼓风冶铁的技术 |
C.此记载当属后人伪造,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后才有此项技术 |
D.这一史料证明:西汉出现了使兵器更为坚韧锋利的灌钢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