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 | 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
B. | 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
C. | 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
D. | 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
A.①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
B.②甲骨文中出现”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 |
C.③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 |
D.④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术 |
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嘉靖、万历以后,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这反映了明清瓷器( )
A.烧制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 |
B.民间生产技艺经久不衰 |
C.在各阶层中使用非常普遍 |
D.受到外域装饰艺术影响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C.从征役制到募雇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
A.发明缂丝技术 | B.推动棉纺织业发展 |
C.开始养蚕缫丝 | D.改变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
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550—3850年,相当于古代的夏商时期。以下文物中与二里头文化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有( )
A.“交子” | B.《清明上河图》 | C.司母戊鼎 | D.青花瓷 |
我国“四大名锦”中的蜀锦历史最为悠久,古人形容蜀锦“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造成这些工艺失传的主要原因应是( )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
D.官营手工业的不利影响 |
《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说“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控制海外贸易 |
B.明朝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
C.中国手工业发达 |
D.中国参与西方的殖民掠夺 |
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 B.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
C.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
《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这里的“三服官”所主持经营的主要是
A.民间手工业 | B.私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官营手工业 |
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
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
②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③明清时期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④元代广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
A.看到有粉彩瓷器 |
B.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
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 |
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