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反映出( )
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
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
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
《清盐法志》称:“盐商夙号殷富,而两淮尤甲天下。当乾隆盛时,凡有大工大役,靡不输将巨款……加以水旱天灾,何岁藐有,几无己时,而商力亦告疲矣。”由此可见乾隆时期
A.捐输活动对商业资本的摧残较大 |
B.商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C.商业活动的发展决定于天灾人祸 |
D.国家繁盛反而拖累商业经济 |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组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是
A.在私营作坊工作 | B.职业世袭 |
C.频繁地更换工种 | D.临时工人 |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
古代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精湛。下列对其发展节点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原始遗址中出土的骨梭、陶纺轮等说明丝织业已经萌芽 |
B.汉代丝织品远销大西洋为中国赢得“丝国”称呼 |
C.唐代私营纺织业规模扩大,官营纺织业衰落 |
D.明代部分地区纺织业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
文物是活的历史。下列是关于唐三彩的一组文物图片,观察图片信息,对唐代历史叙述准确的是( )
①展示了唐代高度发达的制瓷技术 ②生动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③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④是唐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历史见证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
B |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指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
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 |
C |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
D |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 |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 )
A.工场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私营手工业 |
《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
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
下图是建国初陕西西安古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和“骑驼乐舞三彩俑”。作为历史材料,它们( )
A.生动地展示了明清时期高超的彩瓷工艺 |
B.有助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状况 |
C.有助于了解唐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 |
D.增加了对汉代贵族“厚葬”之风直观感受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