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
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
周杰伦《青花瓷》“……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歌词中青花瓷烧制工艺出现的时间是
A.唐朝 | B.宋朝 |
C.元朝 | D.明朝 |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
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 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
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 ( )。
A.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 |
B.棉纺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 |
C.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
D.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
江南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下图四处地址有关的对应说法正确的( )
A.A处文化遗存证明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 |
B.唐代B处盛产白瓷,制作精美 |
C.陈启源海外归来在C处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
D.荣氏兄弟在D处创办了保兴面粉厂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A.原始社会 | B.商周时期 |
C.秦汉时期 | D.隋唐时期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大唐六典》卷30)关于州士曹司士参军职掌条有云:“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史料反映出唐朝时
A.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 |
B.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 |
C.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 |
D.私营矿业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该局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