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C.中共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
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
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
④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A.①③②④ | B.②③①④ | C.②①③④ | D.③①②④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 ( )
A.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 B.七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 |
C.七大、十四大、十五大 | 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 B.深化了体制改革 |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 D.冲破了思想樊篱 |
1992年,邓小平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他倡导"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
B.他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
C.他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D.他的南方谈话,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基础 |
胡锦涛曾高度赞扬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是因为它
A.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C.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D.正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歌曲 《走进新时代》 唱道:“ …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第一、二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 |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 |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 D.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2分)
材料二 阅读建国后我国农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张路的四幅春联: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②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③会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④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改革荡神州。
(2)依据材料二选其中③④两幅对联(注意对联编号),分析指出对联反映的事件及其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我国如火如荼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果,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农民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农村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基层民主建设得到较大进步。
(3)依据材料三,模仿材料二的形式为新时期农民渡过2011年新春佳节写一幅春联。
材料四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以上材料均摘自《新民网》
(4) “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2分)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2分)
2012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前,一位八十八岁的老人,
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子孙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
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
列“网友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A.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
C.邓小平“南巡”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是有可能 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