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经历了近一百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首次取得成功的是哪一次革命?
③马克思主义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
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你认为这一诗篇的内容应该有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社会主义本质
④“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思想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执政经验的历史总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思想创新是使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次又一次挑战,从而从各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基本保证什么时候思想僵化了,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什么时候就会造成损失,付出代价,陷于被动局面;相反,什么时候能够面对国情,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使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请回答:
(1)在20世纪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的创新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是什么?
(2)两大理论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精髓各是什么?
(3)简要分析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就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9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90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在1893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也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质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1)据材料一,归纳恩格斯和列宁是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的?
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2)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体现为 理论的提出。
材料三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材料四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邓小平曾八次登上其封面,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即1978年和1985年。右图是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第六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题目是“Moving Away from Marx”,画面很清晰的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人们携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4)你如何看待材料四的图片中《时代》周刊题目的观点?
请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来论证你的观点。(2分
【材料一 】 孙中山手书
图1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由此开创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是指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胡锦涛曾高度赞扬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是因为它
A 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 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正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媒体上出现的“热词”是 (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 |
C.“一国两制”、“发展才是硬道理” |
D.“邓小平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 |
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 |
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C. |
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D. |
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是“救危亡之方”,可使“皇权永固”、“外患减轻”、“内乱消弭”。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为此,它可以仿行当时哪国的体制?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认识,并指出各自的理论来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为建立民主制度作了那些有益的探索。
邓小平说:“在斯大林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没有听他的话,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苏关系的恶化 | B.中共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
C.中国革命胜利与斯大林无关 | D.斯大林的话都不适合中国国情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闽。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僻决这一问题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这是邓小平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 B.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
C.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 D.南巡期间的讲话 |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