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利用康有为、梁启超进行“百日维新”,希望借此挽救即将衰亡的大清王朝,也使自己避免成为亡国之君,但最终还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A.“百日维新”所实行的措施违背潮流 | B.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破坏 |
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 D.袁世凯的暗中告密 |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为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C.中国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
D.西欧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
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要贡献是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B.实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
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
D.沉重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私学文化”与“帝国文化”的区别在于( )
A.是否兼容并蓄 | B.是否包含民本思想 |
C.产生的根源不同 | D.政治地位不同 |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历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亚洲的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美洲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冲击了东方的传统思想观念
④甘蔗、葡萄等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洲居民的生活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 )
A.“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神 |
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
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
D.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墨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儒家 |
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 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 |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 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
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 )
A.道家 | B.儒家 |
C.法家 | D.墨家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
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 |
B.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 |
C.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 |
D.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风俗 | B.贡赋 | C.礼仪 | D.秩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