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郑师渠、吴怀淇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
材料二 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受之,如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
——晁公武《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分析材料中王安石重视《周礼》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不赡养父亲。……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等知识,弦琴学校则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在古风时期,文法、音乐教育往往是在弦琴学校中结合进行的)。这两类学校都是私立、收费的。儿童上学、放学均有“教仆”陪同,以避免儿童接受街头的不良影响。教仆大多为有一定知识的奴隶。文法学校、弦琴学校的教师一般是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也有一些是赎身的奴隶。
——摘自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材料二  英国资本家的工厂里广泛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资产阶级为了缓和工人阶级的反抗,同时更是为了对工人阶级更好地、更直接地剥削,不得不作出让步,(英国政府)在“工厂法”中规定童工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义务教育,必须交上学证明才能进工厂参加工作。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更为明确地规定了国家继续拨款扶助教育,全国划分学区,学区内实施五至十二岁儿童的强迫教育,国民教育与宗教分离,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等,从而使教育国家化的制度最终形成。
——摘自王天一《外国教育史》
材料三

材料四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五 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经过18个月的调查研究,于1983年4月提交了一份报告,为提高教育质量,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教育改革,重建教育体制,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全体学生的才能,帮助其从事终身的学习。他们建议要重视“新基础科目”(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教学,提高教育标准和教育要求,增加学习时间,提高教师素质。
——摘自王天一《外国教育史》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教育对当时雅典社会产生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欧洲在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四、五,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和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的教育举措各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4分)
(4)综合上述,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定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憎尼道士日益增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二: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
——《日知录·宋世风俗》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冗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变风俗,立法变”主要有哪三大方面的措施?任意举出每个方面的内容各两条。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结合史实评述其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⑶上面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⑷上面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 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请回答:
(1)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而1861~1863年的俄国却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暴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又在圣彼得堡街头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暗杀,这又是为什么?
(2)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对阿里“甚聪明”的认识指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阿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
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被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
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五 读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当时的地位。(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与材料二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2分)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
(5)从材料五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依据材料一,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有人认为“秦能迅速吞并六国,全赖商鞅的军事改革”,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据材料三,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 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
材料二   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
—— 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
(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的?影响如何?
(3)明清之际儒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任意列举明清之际的两位进步思想家,并说出他们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苹果落下时,牛顿正坐在一旁沉思。他心里想,苹果怎么总是笔直地落到地上呢?苹果怎么不落向旁边或往上升,而始终不变地落向地中心呢?无疑,原因在于地球吸引着苹果。物质必定具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力的极点必定在地球中心,而不在地球的任何一边。因此,苹果垂直地下落,即落向地中心。如果物质如此吸引物质,吸引力必定与物质的重量成正比。所以,不但地球吸引着苹果,而且苹果也吸引着地球。真没想到会存在着一种象我们这里所称的引力那样的力量,它将自己扩展到宇宙中。牛顿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万有引力定律;他在其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按照其拉丁语的书名,通常称为《原理》。书中用大量数据论证了这一定律。根据这一定律,“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每个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以上是撕开天空的面纱的一个轰动一时的、革命性的解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这个美丽无比的太阳、行星与慧星的体系只能借一位大能的、明智而具有权威的存在体(上帝)的计划而存在。……这位存在体掌管了万物……是一切的主人,我们惊讶其美善,崇拜其伟大。”
——牛顿
材料三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科学使欧洲在技术上对世界的霸权成为可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霸权的性质和作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科学昌明以后,第一个致命伤的就是宗教。……死后既没有天堂,只好尽这几十年尽地快活。善恶既没有责任,何妨尽我的手段来充满我个人欲望。……总之,在这种人生观底下,那么千千万万人前脚接后脚的来这世界走一趟、住几十年,干什么呢?——独一无二的目的就是抢面包吃!……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1)结合材料一,为什么说牛顿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革命性的”?根据材料二,分析牛顿的宇宙观。
(2)除了引起科学方面的变革,那个时代在改造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方面有怎样的学说(论著)和主张?举例说明。
(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漫画“王安石变法”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表格内容

类 别
措 施
理 财
 
整 军
 
取 士
 
措 施
理 由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祸患。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变法虽败,但我们应赞扬王安石的什么精神?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143
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1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什么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王安石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结构的变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国家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对阿里聪明的认识指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阿里改革的外在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认为阿里改革没使埃及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看法呢?
(4)在19世纪60——90年代的中国,地主阶级也掀起了一场旨在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的改革。请问这场改革是什么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