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梭伦改革的评价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状,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尊重私人利益,为的是提高个人对公益的关心。在公共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在我们雅典,不关心政治的市民不被认为是喜爱平静、与世无争的人,而是一个作为市民不合格的、没有意义的人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概括伯里克利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思想。
(2)伯里克利如何防止“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的现象发生?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伯里克利的执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了一家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五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在泰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固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对战国末年泰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l)依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克里埃尼图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方面,采取了怎样不同的策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就是人类早期用政治手段对市场的矫正。当时雅典的贫富分化严重,大量自由人不得不卖身为奴,乃至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和原有的奴隶加起来在数量上远远超出自由公民。如果不改变这种市场契约所形成的结果,他们很容易颠覆雅典的政治体制,富人也面临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梭伦改革免除了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的债务,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拥有者的“私有财产”。这是对市场的侵犯,也是对市场的保护。
——2010年9月11日《盖茨和巴菲特不是来办“慈善晚宴”的》
材料二 在北魏政权是否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两派不同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如下争论:①朕(孝文帝)以恒,代无漕运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②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都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③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④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
目的
措施
理财
富国
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
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
选才
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一个身为奴隶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自由”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材料二中的哪些争论(只写序号)?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
(3)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三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改革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试述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不赡养父亲。……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等知识,弦琴学校则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在古风时期,文法、音乐教育往往是在弦琴学校中结合进行的)。这两类学校都是私立、收费的。儿童上学、放学均有“教仆”陪同,以避免儿童接受街头的不良影响。教仆大多为有一定知识的奴隶。文法学校、弦琴学校的教师一般是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也有一些是赎身的奴隶。
——摘自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材料二  英国资本家的工厂里广泛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资产阶级为了缓和工人阶级的反抗,同时更是为了对工人阶级更好地、更直接地剥削,不得不作出让步,(英国政府)在“工厂法”中规定童工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义务教育,必须交上学证明才能进工厂参加工作。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更为明确地规定了国家继续拨款扶助教育,全国划分学区,学区内实施五至十二岁儿童的强迫教育,国民教育与宗教分离,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等,从而使教育国家化的制度最终形成。
——摘自王天一《外国教育史》
材料三

材料四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五 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经过18个月的调查研究,于1983年4月提交了一份报告,为提高教育质量,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教育改革,重建教育体制,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全体学生的才能,帮助其从事终身的学习。他们建议要重视“新基础科目”(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教学,提高教育标准和教育要求,增加学习时间,提高教师素质。
——摘自王天一《外国教育史》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教育对当时雅典社会产生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欧洲在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四、五,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和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的教育举措各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4分)
(4)综合上述,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二: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实行了军功爵,鼓励杀敌求胜。其中秦国最典型。
材料三:魏无乡党之法,唯立宗主督护;民多隐冒,三五十家始为一户。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享有政治权利的资格上,两者有何相同之处?概述其相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北魏实行过哪两种政治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次改革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歌元丰,时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逢人欢笑得无愁”            
----变法后的情景描写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判断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重要历史事件?各自的目的是什么?它们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三个重要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分别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各有什么局限性?
(3)从这三件事情中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雅典公民大会会场   陶瓶上的雅典商船
材料四: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张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请从政治、历史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3)材料三反映了梭伦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4)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的“这些措施”是指梭伦改革的哪些内容?“这些措施”又为雅典的何种政治体制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对秦国社会有何影响?
(3)这两者的改革都为两国以后社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发展的方向。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对两国的社会制度发展方向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并简析其影响,说明它们是
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被车裂而死,王安石被罢官,梭伦被迫到
国外游历。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稚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稚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瞻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官廷十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
县,置令、垂,凡三卜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一《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与希腊在政治方面的主要不同特点。
(2)材料二中的哪一项措施对中国的影响最深远,它对当时的秦国有什么作用?
(3)有人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1)根据材料一、材料(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3)对雅典: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一定程度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力,动摇了贵族的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对秦国: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
(2)梭论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两者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的政治制度确立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其中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梭伦在改革前展开辩论            图二 商鞅舌战图
材料二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三

材料四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禀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
(3)你认为材料一、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梭伦改革的评价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