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 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 D.墨家的“兼爱”思想 |
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但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 |
B.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 |
C.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 |
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原有的真实 |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反映老子( )
A.提出事物发展的辩证思想 | B.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 |
C.强调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 | D.强调无为而治 |
“上(唐太宗)謂侍臣曰:‘薛延陀倔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茍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房玄龄对曰:‘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臣以为和亲便。’上曰:‘然,朕为民父母,茍可利之,何爱一女?’”此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A.“存百姓”的思想 | B.虚怀纳谏的胸襟 |
C.“战而后和”的策略 | D.文德治国的思想 |
《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A.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其中“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 B.道家的无为思想 |
C.儒家的仁政思想 | D.墨家的非攻思想 |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
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
A.墨家思想 | B.儒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 D.法家思想 |
2010年8月15日,国家号召全国人民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以悼念舟曲特大泥石流遇难同胞。其中所包含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的思想源于
A.道家 | B.墨家 | C.儒家 | D.法家 |
韩非把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称为“五蠹”,这是因为他们( )
A.不利于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 B.无益于百姓生计、人心安定 |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 D.无益于国家富强、君权巩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