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高中历史

下列四人的共同之处是(  )

A.都生在宽松的政治氛围中
B.都主张仁者爱人
C.都建立起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D.都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本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智慧的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民,因无恒产,则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曾云:“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正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林肯所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兄弟主张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主张?为实现这一主张提出了什么设想?简要评述上述内容。
(2)依据材料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简要分析毛泽东提出这一思想的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中国哲人所提出的“民为邦本”的思想,被日本学者宇野重昭称为“首次在世界思想史上明确表达了人民民主革命理论”。这位哲人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17分)阅读下列材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集法家大成。曾有学者称许他:“他不是完全局限在法家范围内、以法家来论法,而是承接了(  )家、(  )家的思想,这种籍他山之石,正是他所以能画龙点睛,特别见精神的地方。”韩非子吸收了哪两家的思想成就其一家之言?(   )

A.儒、墨 B.墨、名 C.儒、道 D.儒、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以今非古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对策》
材料四: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家)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 董仲舒对儒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3)指出材料四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的确.有些学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是指什么?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2)1895——1911年期间,中国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哪些变革?发生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民国初年发生的这次思想变革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4)以古代和近代的有力证据证明材料四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文明
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问题:
(1)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中央集权。孔子的思想为何有利于中央集权?
(2)从汉武帝开始,他的近臣是怎样将儒术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的?
(3)“汉武帝与近臣对儒术的扩展”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思想认识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儒家思想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智者学派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差异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 伏尔泰对孔子推崇至极。他看到,儒学用自身道德伦理来协调人间事物,不宣传神怪,这比欧洲由“上帝”来支配要进步得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就是“博爱”的本义,这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2)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儒家文明?
材料四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抨击孔子的原因。 对比材料三、四,指出两者对孔子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人本主义 B.积极入世 C.重道轻器 D.经世致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
材料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
(4)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94—1966的教育工作。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