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A.儒家 | B.法家 | C.墨家 | D.道家 |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 B.道家 | C.儒家 | D.法家 |
《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
A.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 B.法家思想的具体化 |
C.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 D.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 )
A.仁者爱人 | B.忠恕之道 |
C.克己复礼 | D.中庸之道 |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③ | D. | ②④ |
《韩非子·显学》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在韩非子看来,官吏选拔应注重( )
A.实践经验 | B.身份门第 |
C.程序规章 | D.民众意愿 |
右图是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 )
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④先王之政重在“尚贤”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
C.自古统治者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
苏格拉底和孔子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 B.肯定人的价值 |
C.强调知识的作用 | D.推崇君主权威 |
袁伟时教授认为:“五常的道德规范应是建立在人类共同价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假若仁、义、礼、智、信不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这些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应该是世界各国都可以接受,而且能够跟中国传统结合起来的。”作者强调五常道德规范( )
A.是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
B.优于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
C.应该批判地继承 |
D.包含了平等和民主、法治的观念 |
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对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A.讨论主题不同 | B.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
C.价值取向不同 | D.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