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下列引言出自先秦法家的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D.“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市五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已复礼 D.礼法并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 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专制主义分别是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宿州市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刘宗迪说:“先秦诸子,除庄子外,都是‘公共之学’,即都是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关注的核心……先秦诸子主要是政治哲学,只是其政治理想和治国策略各有不同而已,孔子、孟子也概莫能外。”当时“政治哲学”的共同点是( )

A.追求社会稳定 B.反对剥削和压迫
C.主张实现国家统一 D.建立君主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中最能体现该思想主旨的是

A.奉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D.支持不结盟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
天下曰天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以上
两种对“天子”的说法( )

A.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B.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D.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的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以上材料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B.墨子“兼爱”思想
C.孟子的“性善说” D.陆九渊“心学” 思想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潍坊市四县市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9月23 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了孔子的标准像。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的形象。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