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
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
B.三者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D.三者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 |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
A.儒家思想 | B.法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 D.墨家思想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是(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孔子看到鲁国大夫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 B.忠恕之道 |
C.克己复礼 | D.中庸之道 |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提出“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等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 B.荀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
①朱熹理学的主旨 ②庄子的逍遥游诉求
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 ④李贽的离经叛道反正统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④ |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 B.代表的阶级不同 |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 D.所处时代不同 |
子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最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 | B.“克己复礼” |
C.“过犹不及” | D.“弱者道之用” |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
A.道、法、墨、儒 | B.墨、儒、法、道 |
C.法、儒、道、墨 | D.儒、道、墨、法 |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
A.“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
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