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 B.肯定人的价值 |
C.强调知识的作用 | D.推崇君主权威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
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 B.王道和民主政治 |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 D.实行人治和法制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评价不确切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B.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
C.墨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
D.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这段材料是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对另一学派的批评言论,这两个学派分别是
A.墨家和儒家 | B.儒家和道家 |
C.法家和儒家 | D.墨家和法家 |
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 | B.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
C.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 | D.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 |
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除井田,民得买卖” |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A.“仁者爱人” |
B.“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C.“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 B.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 |
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
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 )
A.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 |
B.重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
C.将山水赋予德行重视教化作用 |
D.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