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先秦某思想家曾言:“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C.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弟子子贡鬻财于曹、卫之间,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致使孔子名扬于天下。这说明()

A.儒家思想反对重农抑商 B.商业发展冲击等级制度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瓦解 D.儒家弟子受到诸侯重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面高雄市苓雅区行政区划部分截图突出反映了()

A.政府对基层民众的严格管理 B.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近代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D.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六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贞观政要》里记载了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校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校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下列言论代表了该学派主张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有度》记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维护社会自由平等 B.君主行为应受法律制约
C.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 D.法律实施可以杜绝乱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
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智、正义、节制、勇敢是“希腊四德”,仁、义、礼、智是“中国四德”,其共同点是()

A.注重修养 B.强调等级
C.主张民主 D.关注人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