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 B.韩非 | C.墨子 | D.荀子 |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______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______虽然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______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__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
《汉书•艺文志》载:“□□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者流,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者流,信赏必罚,以辅礼制;□□者流,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依次填入上述方框的流派是( )
A.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
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 D.法家、儒家、墨家、道家 |
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 )
A.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 | B.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 D.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 |
安徽无为县始建制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该县名称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 B.孔子 | C.墨子 | D.韩非子 |
“学在民间”的自由研究、注重个性、思想活泼的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学的功利主义、陈腐刻板的局限。开创“学在民间”这一传统的历史人物主要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
在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按班规法律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墨,乙——法,丙——道 |
D.甲——道,乙——墨,丙——儒 |
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
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③为无为,则无不治
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儿童道德启蒙读物,其中有一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突出反映了清朝教育( )
A.提倡家庭自身教育 |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
C.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
在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有人就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
A.“兼爱”和“尚贤” | B.“仁”和“德治” |
C.“克己复礼” | D.“有教无类” |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陶渊明的儿子新得了一个仆人,陶渊明告诉他的儿子说:”彼亦人也,可善视之。”请问陶渊明的说法是站何家的立场?( )
A.儒家 | B.墨家 | C.法家 | D.道家 |
下图两人分别是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
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 |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