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法国推崇孔子的主要原因是( )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 |
B.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
C.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一致 |
D.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 |
B.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
C.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 D.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义教化 | B.强调严刑峻法 |
C.礼法并施 | D.主张依法治国 |
先秦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
A.墨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儒家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墨,乙——法,丙——道 |
D.甲——道,乙——墨,丙——儒 |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观点恰当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 B.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
C.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偶览《孟子》,当他看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那一段时,不禁勃然大怒,当天就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殿外,不得配享。不久,朱元璋又下了一道谕旨:“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这反映
A.孟子反对君主制 | B.宋明理学的影响深远 |
C.君主专制空前强 | D.儒家独尊地位受到冲击 |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
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 |
C.法家学派──韩非子 | 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 |
“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
B.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
C.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 |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