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儒、道二家而言,其思想领域中无论是关于夏代部族联盟和商代方国联盟的历史记忆,还是对西周封建礼乐制度的美化或批判,贵族政治及其文化传统都是他们形成思想主张的历史资源。材料内容表明儒、道二家的思想主张实际上是( )
A.对夏代政治制度的批判与继承 |
B.对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一种反思与批判 |
C.对贵族政治的简单重复与再生 |
D.先秦贵族政治及其文化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表现和延续 |
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孟子》一书中哪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整理的“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
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在当时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
墨子认识到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只有从事物质生产才有物质生活,墨子对发展农业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首先,应当开垦荒地。“田不辟,少食。”“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材料中墨子的观点表明( )
A.土地能不能得到合理使用,能不能充分发挥效力,是农业生产能否发展的关键 |
B.小生产阶层希望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
C.统治者应该不违农时 |
D.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
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中西方早期人文精神各有鲜明特色,其中包括:中国主张在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下列各组思想家中,其思想符合上述特色的是
A.孟子苏格拉底 | B.孟子普罗塔戈拉 |
C.墨子芝诺 | D.韩非子塞内卡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D.存天理,灭人欲 |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变革进取的精神 | B.公平公正的理念 |
C.自由平等的思想 | D.推行刑罚的原则 |
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A.全面解释了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 B.背离了儒家礼治思想 |
C.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 D.形成了君主专制思想 |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 B.道家 | C.儒家 | D.法家 |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主张“以德服人” | B.主张“性恶论” |
C.主张 “施仁政于民” | D.主张“性善论”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人们才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思想基本一致 |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
D.反映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
右图是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大成殿门额题的匾,显示出历代帝王对孔子这位圣哲先师的尊崇。该匾主要是表彰孔子对中国( )
A.政治思想的贡献 | B.伦理道德的贡献 |
C.哲学思想的贡献 | D.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