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载: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可以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儒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道家关注天人关系 |
B.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
C.儒家主张社会变革,道家主张“兼爱非攻” |
D.儒家和道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主张:“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以上材料不体现
A.天人合一 |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C.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 D.辩证法思想 |
下列有一项是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它是:
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 B.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 |
C.制天命而用之; | D.选举贤能,让贤能的人做天子; |
“夫仁义礼制者,制之本也;法令刑法者,制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家、法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 | B.尊法抑儒 | C.儒法并用 | D.外儒内法 |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在古代,中、西方文明特点不同,在各自道路上都有较大发展。回答18、19题。
下列美学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B.“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
C.“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D.“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
“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 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③④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④ |
(14分)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到今天,儒家学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
材料一:
图1孔子 图2董仲舒
(1)图中二位历史人物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指出其主要观点?
材料二: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2)材料二、三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
材料四:“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事,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3)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思想又有何不同?
材料五: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其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
(5)儒家思想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下列观点不是老子主张的是
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A.“弱者道之用” |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历史: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
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问题一: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异与同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希腊的古风到古典时代不仅在时间上大体相当,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发财致富和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王大庆《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解读这一段论述中的以下观点。
①从人的社会地位变迁的角度说明“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②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明“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探究问题二:近代主权国家意识和中外交往
清政府长期以来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邦”,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的中外交往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兼管外事的中央机构一礼部和理藩院是管理“藩属之邦”的机构。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的观念;认识到欧洲列强实际上构成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于列强并峙之中,中国不但不足以称“万邦宗主”,平起平坐也难以达到。有识之士开始用新词代替“夷”字,对于西方国家或称“外国”,或称“西洋”。外交文书中也以“大清国”和“大英国”“大法因”等对应。(据李斌著《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从清前期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
探究问题三:拓展新中国的国际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历经曲折,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上表中的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3)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的背景、政策和意义。
(如果选答一个以上的时段作答,只按作答的第一项评分)
探究问题四:世界经济体系与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次大战以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③是 。简要说明该组织的宗旨、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五 “新加坡经验”的缔造者李光耀曾留学英国,所谓“新加坡经验”的源头在英国。李光耀从英国学到了三样东西。他对这些西方经验做了东方式的改造。第一,法治精神。李光耀在英国学习法律,接受了西方的法治思想。他的严刑峻法的社会管理模式使新加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廉洁。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涣散和“失败”相比,新加坡是相当安定和安逸的。当然,这种模式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因素,大至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小至颇具特色的新加坡鞭刑。第二,费边主义。费边主义弃革命而取渐进式变革道路,英国是一个300多年没有发生革命的国冢。李光耀赞同平和的改良,曾经对新加坡主张“革命”的“左派”采取了严厉的压制政策。第三,社会主义理想。李光耀信仰“老式的社会主义”,即给予公民平等的机会来显示他们的才能和为自己获得财富。为实现这个目标,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强政府施政模式和集体主义的“亚洲价值观”。在一些西方学者眼中,新加坡展现的是一种“非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
——《新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二、四,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2分) 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4分)
(4)根据材料五并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加坡经验”值得肯定的施政措施的看法。(4分)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
A.兵广粮足 | B.诚信第一 | C.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 D.仁义为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