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商鞅令“为田开阡陌封疆” |
废除了分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
B |
孝文帝实行“三长制” |
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
C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
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
D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
导致相权反弹,皇权削弱 |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
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A.为消灭其它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
C.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 |
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
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③商业有较大发展 ④丝织业比较发达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相符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 B.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深化 |
C.北方民族大融合 | D.北方经济的发展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孝文帝改革 ③明治维新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材料所涉制度
①是文明交流的产物 ②有效地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③该制度下露田可以买卖 ④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陈寅恪在《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他主要说明的是
A.汉族非常颓废,要学习少数民族的“野蛮精悍”,才能“扩大恢张” |
B.唐朝建立者李渊父子实际上是少数民族后裔,具有大胆开创精神 |
C.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
D.汉族在历史上应该不断融入少数民族血统,才能够走向辉煌鼎盛 |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孝文帝针对这些突出社会问题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实行均田制,缓和阶级矛盾 ②迁都洛阳,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③实行俸禄制,严惩贪赃枉法 ④推行鲜卑汉化制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为河北宣化北魏鲜卑贵族墓中的舞乐佣,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快 |
B.鲜卑民族娱乐生活丰富 |
C.当时鲜卑雕塑艺术领先 |
D.直观感受鲜卑民族生活 |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
下列措施,对旧贵族政治特权产生直接冲击的是
①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爵级制”取代“世卿世禄制”
②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③梭伦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④日本“废藩置县”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