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高中历史

“……请允许一个奴隶来把你歌颂 / 快用你的激情来燃烧我的心胸 / 使出你雷霆万钧的力气奋起一击 / 将黑暗的奴隶制化为光明! / 行使你的权力吧 / 沙皇会因你的声音而战栗大惊。” 下列最符合诗中俄国作者感情的是

A.流露出对沙皇制不满       B.歌颂奴隶的斗争精神
C.强烈地反对农奴制度       D.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方法之一,国与国的比较可以帮助学习与研究者居高观察不同国家间的历史相似处或特殊处。试选择三个可比的角度,比较日、俄两国现代化的相似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材料一: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分别要解决什么社会矛盾?
(2)归纳材料三的主要观点。这一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中是如何体现的?
(3)概述三次改革的作用,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雅典国家形成初期,贵族在政治上把持了国家政权,包揽官司,制定法律压迫平民……。根据梭伦的立法,年收入达500麦斗为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年收入达300麦斗以上为第二等级,可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年收入达200麦斗则为第三等级,可出任低级官职,年收入200麦斗以下的全归于第四等级,有选举权而无被选举权。
——《梭伦改革》
材料二 有关商鞅变法的图片

材料三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不断上升的压力也就变得更加不可抗拒,于是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就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惟一办法。根据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的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所有的农奴都被解放,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贵族的政治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2)依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的特点。
(4)上述材料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历史人物中,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是(    )

A.康熙帝 B.罗斯福 C.亚历山大二世 D.康有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l861年改革和日本明冶维新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重大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

(1)如果说材料一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l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通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分别为两国的近代政治制度建设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俄日两国都通过改革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这种方式对两国国内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一半以上是农奴。农奴每周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无偿劳动三四天,然后才能利用其他时间耕种自己的份地,还要承担很重的赋税。农奴的生活贫困不堪。
——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解放”法令还规定,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为了加强对改革后农民的控制,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环保。村社在名义上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地主有权否决村社的任何决议,有权要求撤换村社公职人员,甚至把农民开除出村社。此外还特设了一个由地方贵族产生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一切关系,以保障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改革后,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阶级分化。农村中的富农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他们用多种方式积累资本,添置新式农具,购置耕地,雇佣大批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861改革后的俄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2)上述变化对俄国社会近代化有何重大影响?

来源:中外近代史上的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期间的工厂、学校及交通工具

材料二 明治期间,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材料三  19世纪60一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日本在学习西方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2)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日本改革后,在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业方面有何相似点?
(4)俄日的崛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其最主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造成俄、日与英、法改革和革命后不同体制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 B.资产阶级没有登上历史舞台
C.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 D.没有经过激烈的战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其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谈谈你对列宁这段话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186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9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年时就已达到40.2万吨,英国在1850年时的铁产量为225万吨。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1860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1 600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 603公里,法国到1861年时建成的铁路有9 160公里。
材料二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2)根据“二一九法令”,获得解放的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
(3)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4)材料三中的民粹派代表了谁的利益?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

来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 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来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两幅材料各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
(2)图中“文明的火炬”指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来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试题